210(1 / 2)

家里没个正经主人在,宝玉又在大观园中欢喜了好一阵子,绿了贾蓉也不过是个插曲,这个荤素不忌的别说贾蓉了,就是贾政他也敢绿的。

这期间不止过了生日,贾敬也大病了一场,安排了甄太妃的丧葬他又不用跟着守灵,只是不知道为何回来就大病了一场,贾珍按下心中窃喜,给贾敬都准备好了后事。直到惜春回来,贾敬拉着惜春的手,迷迷糊糊的说着往后的安排,逼着惜春答应。

谁知惜春反手给了贾敬一个大二贴子,把贾敬口中的浓痰打了出来,贾敬竟然好了,原来不过是劳累了,又有些感怀旧事,浓痰蒙了心罢了。

又养了半个月,贾敬好了,只是身子骨更弱了,就在宁国府圈了个小院,荣养了起来。

这一日,贾母等人也给甄太妃守孝回来了,贾母才道家门口,宝玉先迎着跪下,口中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众人接见已毕,略坐了一坐,吃了一杯茶,贾母便命了王夫人等人跟他过宁府中来,去看望大病初愈的贾敬。

贾母见贾敬本就是个不方便的事,可贾母执意如此,众人也无法。到了贾母荣养的院子,也不知道二人说了什么,贾母当晚就禁不住风霜伤感,头闷身酸,鼻塞声重。

慌得王夫人等人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得快,未曾传经,至三更天,些须发了点汗,脉静身凉,大家方放了心。

这段日子啊,就没什么好事发生!

对于贾琏这边的人来说,别说一个太妃死了,就是皇帝死了,也无所谓了,太阳明天依旧会照常升起。

可不同的人站的位置不同,自身的感受就不同,得到的想法也就不同,太妃的死,葬礼办的都冷冷清清的,勉强下的葬,可也连一个像样的国丧都不算。

这在贾琏看来也没什么,那么作死还能有个后事就不错了,可对贾母来说就真的让贾母开始多想了。

老太妃一死,第一个受到波及的人家就是甄家。不,应该说老太妃还没死,甄家就似乎预料道了老太妃的死,早早的就开始做了打算。

如今老太妃没了,也没有波及到甄家,就是凭证。可见这人家的消息是如何灵通啊!奈何自家,耳聋眼瞎,将来没什么还好,若是荣国府那帮作死的作出点什么了,自家可真的是殃及池鱼了。(贾琏表示,主要是心瞎,瞎几把琢磨。)

江南甄家比之贾家更富贵。当年“圣祖仿舜巡”,甄家接驾四次。不老太妃就是那时候进宫伺候“圣祖”的。

如今的甄家,更是门徒鼎盛,为圣祖凭仗。

可就这样的人家,皇帝却迫不及待弄死了老太妃,全然不顾圣祖的想法。可见皇帝早都忍不住要对当年的这些老臣动手,肃清政治,以便于彻底掌权。

而皇帝掌权路上的最大的阻碍却是贾琏啊。

(啥也不知道的人,就别乱联想。)

老太妃一死,属于当年的四王八公荣耀彻底湮灭在历史中。四王八公当年流血也好,丢命也罢,那都是历史的过往。对现在的皇帝来说,当年的香火情并不那么重了,他根本不知道当年金戈铁马是多么冷酷,也不知道用命换来的龙椅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对当权者来说,四王八公这一伙,就是“焦大”一般的讨厌人。什么工作都不做,整日抱怨,吃好的、喝好的。稍不顺心就骂人。王朝因为往日的恩情白养着他们,事实上,贾家对王朝根本就没有任何帮助和裨益。老太妃就是这一群人的代言人。因为地位崇高,皇帝看在老太妃面子上,也不敢对付这一群人。

甄家如此,贾家更是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老太妃一死,贾元春在皇宫彻底失去靠山,日子变得非常难过。大观园可就彻底的失去了靠山了,贾元春原本晋升就不是因宠,靠山一倒,谁知道皇帝是不是马上丢下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