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参加省队、国家集训队选拔专题培训班(2 / 2)

话给您的!”戴书廷说。

板寸儿童老师点点头,放心地回家去了。

这天,又是水木大学的孙教授上课!

孙教授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挤公共汽车的社会学。

挤公交车时我们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之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挪一挪,里面还有空间。

当挤上去以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我们会虚张声势地说,挤死人了,实在挪不动了,你们等下一辆车吧,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请问谁知道?”

阶梯教室里举起一片小手的森林。

其中沈笑夫的手举得最高。沈笑夫的位子也坐得最近。

孙教授笑眯眯地喊沈笑夫回答。

沈笑夫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道

“我们上车之前与上车之后的变脸原因,其实无他,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利益不同罢了。

也可以说是屁股决定脑袋,或者叫做站位决定立场!

回答完毕!”

孙教授颔首称赞道

“嗯!沈笑夫同学回答正确!

人呐,一旦自己占据了社会的有利地位,垄断了社会资源,混成了成功人士,爬进了精英圈子,就会本能地有一种抬高门槛,减少竞争,保护既得利益的冲动。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社会,就能从林林总总的现象中找到很多的例证。

比如在经济领域,垄断企业害怕其他企业来分一杯羹,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挤压对手。

比如在文艺圈子,名导演、名作家对青年导演、青年作家的压制也不少见……

这都是属于自己挤上了车,不希望别人再挤上来,抢自己的‘空间’的思想。

可是,如果把车上的人换成社会上的特权阶层、垄断集团、精英群体,他们不仅不喜欢别人来挤占他们的空间,而且有能力设置门槛,防止乃至阻止车下的人上来。

这个时候,公交车更像私家车,问题就复杂了。

在这种情况下,车下的人有两种选择,要么望车兴叹,要么强行上车,前者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后者是反抗力争;

前者是和平中暗藏危险,后者是矛盾引发了冲突。

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不是车下的人,而是车上的人,他们或者通过垄断,破坏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原则;

或者利用话语权,营造一种强势的声音;

或者设置障碍,阻塞社会上下流动的通道,最终独霸一辆‘公交车’,成为所谓的特殊利益集团。

这样一辆‘公交车’,必然会偏离正常的行驶路线。

显然,要使它回归正常的行驶路线,只能还原公共汽车的‘公共’面目,这就要对操纵‘公交车’的人有某种制约。

此外,面对还有容身之地的‘公交车’,车下的人不要害怕别人拒绝,更不要指望别人施舍,自己的权利就得靠自己挤上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