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世博会上的低碳技术(2 / 2)

文化中心。

德国的“汉堡之家”

德国的“汉堡之家”展现的是一座以极低的能耗标准为特征的“被动房”。

该房屋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通过地热泵实现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

建筑还使用太阳能,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

这样的建筑每平方米年均消耗能量只有50千瓦,相当于普通办公楼平均能耗的14。

英国伦敦的零碳馆

与“汉堡之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英国伦敦的零碳馆,其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

零碳馆运用英国bedzed零能耗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建筑技术进行全面开发,提高了建筑对于能源的使用率。

意大利米兰馆

意大利米兰馆所展示的24小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的神奇之处在于,窗户外部是一套可以根据数百个内部或外部感应器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开关的卷帘系统,可以通过夏日遮光和冬日采光来节能。

它轻薄的金属屋顶如飞毯般覆盖了整个建筑物,屏蔽和过滤了紫外线,起到了遮阳伞的作用。

由于建筑外墙大面积采用自重轻、高透明、防震的滤膜双层玻璃,夜晚时整个建筑灯火通明,如同一盏“魔幻灯笼”。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展馆

该馆能耗是同面积普通建筑的14,展馆面积 132平方米,展馆旨在树立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典范,涉及空间的应用、生活的质量以及建筑耗能的高效性。

由于使用了高度隔热材料,罗阿大区展馆的电能消耗非常低,大约在100千瓦时平方米年,包括照明、采暖、空调、通风及电信用电。

其他精彩的国外入选城市案例还有西班牙马德里——竹屋和生态气候树;

德国不来梅——从知识到创新城市交通解决方案;

沙特阿拉伯麦加——帐篷城;

丹麦欧登塞——自行车的复活;

法国巴黎——植物墙建筑。

代表沪上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亮相的“沪上·生态家”,将立足沪上的城市、人文、气候特征,通过“风、光、影、绿、废”五种主要“生态”元素的构造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向观众呈现未来“沪上的房子”。

低碳经济的国际政治含义在于,它还是规制未来世界竞争格局的新规则和新秩序。

有人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称之为继《联合国宪章》和《关贸总协定》之后第三个规范世界发展格局的根本性规则。

这一规则给世界各国都施加了一种碳约束,一个国家或地区借助技术与制度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清洁化等手段,应对碳约束的能力越强,在未来世界中的竞争力就越强,国际地位就越高,这就是低碳经济下的世界新秩序。

发达国家在世博会上展示本国先进技术,应当包含了向发展中国家推销低碳技术的深意,试图在未来低碳经济的国际(技术)贸易格局中抢得先机;

而且,借世博会之机树立崇尚低碳的国家形象,对在国际气候谈判这一低碳新规则设计过程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多少有些帮助,这也是低碳经济格局下一种重要的国家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