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德国馆“动力之源”(新书《梦想充电站》求收藏、求推荐!)(2 / 3)

射状的绿化设施在不断地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

目前,实现“绿色区域”这一项目,使科隆的绿化系统继承了史上的绿化草案并将其发扬光大,进行第三条延伸至郊区的绿化带的修建。

图画四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大城市发展的转折点。

早在19世纪,马拉车铁路就已经在这里和长途火车接轨。

如今的亚历山大广场是很现代化的,四通八达,全无障碍,有新式的自行车存放处,行驶着有害物质排放量极低的车辆。

柏林交通运输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未来将使用移动钥匙系统,即一张适用任何交通工具的车票,无论是使用赛格威思维车、出租自行车还是e.car电动车,都可以凭着这张车票直接转乘地铁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图画五运转中的城市——1900年至2010年柏林的交通网。

柏林地区在20世纪初期大约有一百八十万居民,现如今大约有三百四十万居民。

人口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空间的迅速膨胀和居住密度的提高,柏林的公共交通最初以纵横交通作为支柱。

人口的增长急需扩建短途公共交通线。

在现有的结构基础上逐步建成了覆盖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细密的公共交通网络。

它借助大量不同的交通工具将德国首都完全地连接在一起。

如今,柏林交通运输公司每年在它的交通线上运送的乘客人数超过九亿,这相当于每天都要运送柏林总人口的70。

图画六绿色革命——城市园艺家。

在德国城市里,绿意葱葱的小花园会不时出现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有些年轻人利用市内暂时闲置的空地,将可移动的小花坛放在那里,用来种植日常食用的蔬菜;

或是做起“游击园丁”,在夜间出动,将这些地方改造成花团锦簇的漂亮花园。

如果有人觉得这样的行动太冒险,他也可以成为树木的官方监护人,义务承担起养护自己心爱的一颗树的责任。

他还可以参加像“为地球植树“这样的活动。

该活动由一名12岁的小学生发起,倡议种植一百万棵树来防止全球气候恶化。

图画七绿色课堂——学校花园。

在德国学校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加深他们对生态循环系统的理解,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因为在这些花园里,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环保与生态的关系,并切身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大自然中的共同劳作能够发挥重要的社交功能,并能营造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大城市里,人们缺少亲近自然的天然渠道,小花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画八有益于民族融合的跨文化花园。

共同的园艺劳作能够促进民族互相理解。

在居住德国的流亡人士、移民和德国家庭的倡议下,于1996年诞生了第一个跨文化花园“哥廷根国际园圃协会”。

在花园里,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自然而然的聚到一起,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目前,德国大概有100个跨文化花园,它们都成为了广受认可的有益于民族融合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为大家提了很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沈笑夫一行沿着德国馆的蛇形走廊,经过三个悬浮状的长廊展厅,进入德国馆最后一个离地12米、高耸的剧场式大厅——“动力之源”展厅。

这个展厅被称为德国馆的“镇馆之宝”。

在这个锥形展厅里,引人入胜的彩色电子投影图像充溢着空间。

从回廊上可以观望到大厅正中悬挂着的物体——一个直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