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从世博看30年后生活(《梦想充电站》梦想未来)(2 / 2)

在未来,这个问题也许将不复存在,因为所有生活废物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再利用,且这个过程在家庭就能实现。

并非遥不可及,已经有人开始尝试这一设想。

沪上世博园内的垃圾处理模式是,垃圾被丢进垃圾箱之后,会自动依次进入处理管道,在气力输送下到达压缩站,然后经过分离、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最终排到制定地点。

在反对垃圾焚烧最激烈的北京阿苏卫地区,有的社区已经开始自建堆肥装置消化厨余垃圾(还有一种方式是养蚯蚓),将其转化成高质量的有机肥,用于小区绿化。

垃圾在未来,也许就是‘有机肥’的代名词,用于改造全世界的沙漠。”

李长河笑着道

“我设想到时候是立体交通系统。

就像上汽通用汽车馆看到的电影,每次碰上堵车,人们都能够给车装上几个螺旋桨,然后悠然升起,在完成几个悬停、倒飞、翻跟头之类的夸张动作之后,绝尘而去。

30年后,你完全有可能看到这种到处飞车的景象。

实际上,2009年米国某公司就已经研制出一款时速185公里的飞行汽车,而且该车配有各种高端科技装备,司机根本无须掌握像飞行员那样高超的驾驶技术。

下一步,飞毯、飞椅都该出来了,一套空中立体交通管理办法也相应出台,比如飞毯只能行进在第几百米到几百米的高空,飞椅该怎么左转,什么速度飞,都有规定。

公共交通则完全是类似流水线或传送带的样子,遍布于城市各层高空的干道,换乘时启动升降系统。

有人或许会担心,到时候恐怖分子岂不是只要召集一个车队就可以撞掉摩天大楼?

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第一,到那个时代,人类还需要挤在在摩天大楼里办公吗?第二,遇到危急情况,楼早就飞起来躲开了。”

沈笑夫道

“我预测30年后记忆芯片植入人脑。

10年前,电影《骇客帝国》曾引发无数人的遐想,当男主角需要学习生化、格斗、枪械等知识技能的时候,只需要把一根棒子插入他的后脑勺,传输一段数据,他立马就学会了相应的本领。”

王立志接着道

“是啊,发明一个可植入人体的记忆芯片,把这些知识存入人脑,人需要什么就存什么,那多省事儿。

事实上,有机物质分子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进入电脑集成电路系统,相当于10万分之一硅片集成电路的蛋白质集成电路,据说运转速度已远快过人脑的思维速度

电脑生物元件不仅密度比大脑神经元密度高100万倍,信息传送速度也比人脑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看起来,让生物体成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实现,就像电影《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生物可以借助‘接口’传递信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