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前往长安(《梦想充电站》小康梦!)(2 / 2)

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

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

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陈老师问“颜真卿作《多宝塔》时多少岁啊?”

小马笑吟吟道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 44 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

《争座位稿》是他 55 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

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陈老师和沈笑夫几个人认真欣赏着,越发感觉书法比利雄厚。

接着,沈笑夫一行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

小马介绍

“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

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同创造出来的。

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

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 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

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

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

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

这时候,沈笑夫一行来到《汉曹全碑》前面,认真欣赏起来。

小马导游笑呵呵道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

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

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

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

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陈老师点点头,沈笑夫和王子博、刘星海也沉沉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