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游览秦始皇兵马俑(2 / 3)

观到这里,陈老师忽然问道“他是怎样制作的呢?”

小刘解说道

“我们说秦俑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话来形容

模塑结合、分段制作、入窑烧制、出窑彩绘。

他们是以泥土为原料,模塑结合,再辅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温度一般在950—1050摄氏度之间。

现在我们来看三号坑。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以北25米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共出土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

三号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

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

铜殳shu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根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

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

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厢房内发现祷战厅。

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

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

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

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

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

而且战车通身彩绘配上华盖,车上的成员头戴单卷尾长冠,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指挥车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

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

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其中约160个铠甲俑做跪射状,170个铠甲俑作立射状。

临阵时,可轮番射击敌人难以靠近。

第二个小阵是车兵阵,共有战车64乘,武士俑192件

第三个小阵是由战车、车兵、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

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

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

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骑兵俑等。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

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

将军俑头戴双卷鹖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

将军俑所戴的冠叫“鹖冠”。

据说鹖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

双肩及前后胸共有8个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

他脚蹬翘尖靴,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显得儒雅稳健,气度不凡。

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

“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

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

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