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南林堂(2 / 3)

与我饮鸩 亥时雾 3243 字 2020-09-13

来我们这施米,给我们村的先生留了几本,说是南边一个学堂的老先生编撰的,京中学子人手一本。”

“人手一本?”李慕昭皱眉。

“怎么了吗?”殷枭不解。

内容粗看自然没什么问题,著书之人学识贯通古今,对各个名家之论,历史人物都有独到的见解,只是,细细咀嚼,却能感觉到文字下的暗流涌动,是对当朝的暗讽与不满。

前文说到秦皇阿房,后文便提到了当朝皇帝修建玉清宫;又论到玄武事变,也让人不免想起当朝皇帝上位时血流成河的景象;更遑论后面明目张胆地将前朝灭国前夕那场洪灾与寿州的水患做的对比了。

可谓是字字诛心。

李慕昭寻到那著书之人的名字,杨似故。她不禁皱眉,这名字好像还有些熟悉。

“听说,这位老先生已经教出了两位状元郎,在南边有名的很,连当地的知府老爷都要敬他三分呢。”殷枭继续道。

“扬州,南林堂?”李慕昭脱口而出。

“对,”殷枭道,“当初那人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姐姐你也知道?”

李慕昭皱了眉头,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来,这样就说得通了,大齐虽以武开国,但二百多年后,武将的地位却远远低于文官,朝堂之上更是有仕人把死谏名留青史视作荣耀,这些年来,皇权被压制的紧,文官们动不动就在崇华殿前跪上一天,更糟的是他们往往不是有什么忧虑和良策,单纯的为获得直谏的美誉为谏而谏,以致不管陛下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都很难推动,偏偏这帮文人打不得,杀不得,不然就会落个昏君的骂名。而南林堂的这位杨似故因为学堂里连出了两位状元,数十位进士,这几年被捧到了天下之师的位置上,他的话自然是被天下学子奉为良言,他的书自然也会流传风靡,即便书中真的夹带了什么私货,介于他目前的身份,朝廷也不敢动他。

田阁章生前便劝谏过陛下,若不能将此人收归己用,务必格杀此人,否则日后必成祸患,可惜陛下忧心自己的声名,加上王钦当时与田相不和,田相的建议他就一定要驳斥,竟将此事透露了出去,引起朝堂上纷纷骂田阁章欺师灭祖,不尊雅士,陛下便也未采纳此意见。而在田阁章死后,这事也成了他的污点之一,被一群学子唾其牌位。没想到这么多年后,田阁章的话果真应验,南林堂终究成了一患。

势起便再难退,杨似故已成天下文人之首,再杀不得了。

但或许,又可为她所用?

李慕昭眼前一亮,冲殷枭道“不收拾了,我们马上回上京!”

李慕昭和殷枭搭着村里人赶集去的牛车去了镇上的医馆,李慕昭留下让大夫简单包扎了各处伤口,又把钱袋子给了殷枭,让他去街上购置了一辆马车再给自己买件好点的衣服“捡最贵的买!”李慕昭豪气地拍了拍殷枭的肩膀“别跟姐姐客气。”

殷枭点点头,不多时给李慕昭牵来一辆瘦马拉着的四面透风的破车,说道“老板说钱只够买这辆。”

李慕昭两眼发黑,当即表示要去找黑心老板算账,刚跳下床又被剧痛的腿提醒了一下她现在是个路都不能走的瘸子,只得愤恨地扶着殷枭起身,暗骂“等姑奶奶办完了急事,这事没完!”

套上殷枭给她带来的那件披风,愤愤爬上马车。

换了一身清爽黑衣的殷枭也跳上车,驾马带着李慕昭朝上京的方向赶去。

这一路上李慕昭都昏昏沉沉的,破旧马车颠的她是浑身上下都痛,加上之前在腊月的天里沾了凉水,她竟发了风寒,好在殷枭细心,给她在车内准备了暖手炉,又提前找大夫备了药丸,她这才一路挺了下来。

“姐姐,我们到了。”殷枭拉开马车前的帘子,探进一个脑袋。

李慕昭刚刚退了热度,面色还透着惨白,听到这话,欣喜地冲外头看去。城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