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李世民教子(2 / 3)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3307 字 2020-09-12

起。你说,要我这个做兄长的,怎么赏你才好?”

元凌听出了弦外之音,“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何必见外?”

这也太抠门了吧?

元凌心底谩骂,但从之前的对话中也能看出,朝廷确实不富裕想要什么的实在的钱财怕是没有,可总不能白干?

忽然想到了一事,嘴上道“身为李家后人,自当为皇兄分忧。不过皇兄既然开了这个口,臣弟真要故作清高,那也太见外了。怎么说,都是一家人。”

李世民脸上的肌肉抽了抽,大有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有点担心自己这个弟弟狮子大开口。

他为人处世向来赏罚分明,从不含糊。此次参与制作筒车的人都会受到相应封赏,唯独对于元凌他很是纠结。

钱是不可能给的,朝廷的钱要用于备战高句丽这刀刃上。

官,其他人可以赏,元凌却是不敢。元凌献筒车之功太大,他现在无法确定元凌到底改了多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想了一想,元凌道“皇兄,臣弟对建筑工艺兴趣极大,自小就喜欢。只是父皇觉得奇淫巧技,不值一说,无视我的请求,只能偷偷的研读书籍。直至得皇兄当头棒喝,方才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现今得已故何少监书札,大受启发,有些技痒难耐。不求别的,只求皇兄能在城外赏臣弟一方田地,愚弟自己设计,自己修整。”

朝廷穷的连昭陵都停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工程让自己掺和一脚,不如弄快土地,自己折腾。

李世民听的极为舒服,也松了口气,身为国君,他现在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土地,正琢磨应该赏赐多少。

李承乾在上首插话道“何少监书札?十六叔说的可是何稠何少监?”

元凌颔首道“正是他。”

李承乾一脸大悟,道“孤王听说昔年他也提出过筒车的建议,只是不了了之了,十六叔而今献筒车,当真青出于蓝胜于蓝。”

元凌听出了话里有话,故作不知,坦然一笑道“何少监博识、善思,用意精微,不敢相比。”

李世民表情微怒,说道“太子在城郊有一处避暑的院子吧?这样,你也不常去,朕就做主,以你太子之名,赐给你十六叔,以嘉奖其功。”

李承乾脸色瞬间大变,甚至有些失控惊呼“父皇……”

李世民淡然的看着自己这个儿子。

李承乾一句话也不敢说,低头道“儿臣,领命。明日就让人将房契送到大安宫。”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即对元凌说道“你自行去立政殿,小兕子早些年还说道你呢,说你为什么不见了。我等会过去,你我兄弟小酌几杯。”

元凌作揖而去。

大殿静寂无声。

李世民绷着脸道“太子你可知错在哪?”

李承乾委屈的底耸着头,不敢说话。

李世民心底一软,长叹道“你是否觉得你十六叔盗取他人成果?”

李承乾点了点头。

李世民道“不只是你,父皇之前也怀疑。你真以为你大舅,房相、魏相没有此疑心?他们可有说半句话?”

李承乾又摇了摇头。

李世民苦口婆心的道“身为太子,乃至以后的皇帝,面对的是整个江山社稷。你对上的人,都是当世一等一的人才,才智心机无不是一时之选。你真以为他们一点私心也没有?你真指望世间所有人都有周公、诸葛亮那般高尚品德?你驾驭不了他们,就会反给他们控制,王莽当年还与周公齐名呢。是,你十六叔不学无术,名声极臭。那又怎么样?筒车是利国利民的奇物,能够减少人力,增加粮食产量,还能改善民生,这就够了。他能献出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大利我大唐。身为太子,你应该鼓励嘉奖,而不是刨根问底。日后你定会遇到在你面前说谎话的臣子,你要做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