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说教,说点老生常谈的东西。(2 / 3)

赘婿 愤怒的香蕉 3259 字 2020-09-26

这有客观原因,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泥沙俱下,原本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拉住精神文明的文化体系,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早就毁了。

在鲁院论及文学,那老师说“我身边是有很多人是一直在坚守的。”坚守很可贵,但归根结底,自古以来的文化是精英文化,精英文化是要人去拜的。例如大学,我们说大学教育没有方向了,但知识一直在,你如果是个有一定自觉的人,一定可以学到很深的东西,相反,如果你没有自觉,那就一无所获,天差地别。这份自觉,从哪里来啊?

三十年坚守,没有实质意义的时候,有没有人试着跪下过?试着挖空心思的引导过?毕竟识字这个基本的基础,终于已经打好了啊。

我的读者,或者说网文的读者,遍及社会底层——请谅解,我说的这个底层,并非是轻视,因为我也是——读过书,但没有任何理由更进一步了,出社会后打工、搬砖、朝九晚五公务员、嫁人看《甄嬛传》,上面的人说这是很肤浅的。以精神层次来说,这确实是一些低层次的精神境界,然而,难道怪这些人吗?

如果想要在满是欲望、资本的社会里,把社会层次和追求给拉起来一截,求真务实地去做。哦,在上面说“我坚守了”,就真的尽到一切力量了吗?冷眼旁观然后批评谩骂,感受到自己的优越就够了吗?

采访时有这样的对话。

问“那yy和爽对于你而言是一种立人的手段吗?是寓教于乐的方法?”

“嗯,是极有必要的手段,就现阶段来说,它不比高雅的艺术追求轻,甚至于更重要。”

“为读者有效率地杀时间?”

“不,是有效率地输出价值观。”

当我们的读者心中百分之百充斥着欲望的时候,我们谈论百分百的精神追求,没有意义,贴合百分之九十的欲望,说百分之十的追求,才能行之有效地将人送到更好的地方。我送一程,下一程让别人来送。

我所面对的,是有现实基本属性的读者,有许多朋友愿意探讨这些东西,会因为这些东西而受到启发,而后他们变得不那么偏激——这其实也是我走过的路。在这之前我就曾经大段大段地陷入论述,例如第五集结尾和很多地方,有些读者,有一定文学涵养的,看见这些,提出你其实破坏了传统文学的美感要求,乃至于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就一次次地说过了,这是我选取的平衡。

为什么不能明白其实我心中非常明白这些篇幅对作品整体性的破坏呢?

即便破坏掉作品的整体性,我也要突出它们。而另一个原因是,破坏掉作品整体性的这种粗暴手段,可以更加明显地突出它们。

我写了一本很有故事性的书,说高一点它甚至可以有文学性,我把人吸引进来以后,粗暴地给私货,但也是经过我成百上千次思考的结果。我以前说,不喜欢的可以跳,跳不过可以忍,忍不了就弃文,我其实不止说过一次吧。

每一次大篇幅的陈述之后,都有人出来发文,陈述一些文学的基本概念,我能理解这中间的拳拳之意,但是我不喜欢这些东西,归根结底,《赘婿》在我的角度上是一篇实验文,它就是要实验高高在上的文学做不到的东西,我们试着跪下,能不能让人踩上去。而由于是实验文,它不能定论,我反复推演无数遍,文学的基本概念,是这个推演的,你们觉得要传授给我的东西,我早就拆碎打散无数遍仔细看过了,但你们提起来,还是会虚耗我的精神和时间。

就好像我们确定了做事的基本态度,确定了以最严谨的姿态开工以后,有人不断跳出来,不断说“你怎么确定自己是对的?”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希望这篇过后,不要再有人跟我谈传统文学的基础。写完之后,我们可以评判它的功过得失。

……

补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