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返都(1 / 2)

自重生以来,韩端便有组建一支强大弓弩兵的想法,这主要是上一辈子“远程打击”思想在作祟,若不是现在实力和技术不够,他都想把火药枪给造出来。

此外还受了前世电影《英雄》的影响,秦军万箭齐发的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他当然想要组建一支弓弩兵来试上一试。

其实要说对弩射的重视,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和汉朝相比。

汉代步兵中有专门的弩兵部队,弩手皆为步兵精锐,称作“材官厥张”或“厥张士”,而统率这些精锐的将军,则称为“强弩将军”和“厥张司马”。

汉代野战用弩,一般将弩手结阵,前排或左右有持刀枪盾牌的兵士掩护,轮番密集射击。

天汉二年西元前九十九年秋,李陵在浚稽山以五千步卒对抗十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就是采用这种战法大量杀伤敌人。

汉弩在秦弩的基础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弩上加“郭”。

“郭”即弩机外面的青铜机匣,弩机安装在匣内,贯连弩机各部分的轴梢,不仅穿在弩臂之上,也穿在铜郭孔中,将弩机和郭连成一个整体,使弩机能够承受更大的张力,弩箭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其次,汉弩上面还有刻出分度的望山,这些刻度并不是靠经验估计,而是用算家勾股法计算之后刻出来的。

弩手在临阵之时,首先要做的便是测距,然后选出相应的望山刻度进行发准度相当之高。

弩匠们现在造出来的弩就是仿自汉弩,这种弩的威力已经足够,虽然弩箭的箭尾只有两片短尾羽,空中飞行的稳定性不如三尾羽的弓矢,但弩本身就很少用于抛射,这点缺陷影响并不大。

以韩端的眼光来看,汉弩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上弦不易,以三石具弩为例,军中至少一半的军士上不了弦。

要改进其实也不难,增加滑轮即可达到省力的目的,但韩端现在实力还是太弱,不能保证技术不外泄,只能先将就着用。

……………………

这段时日来,尽管韩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收集木材和弩匠上面,但时间还是太短,到二月底的时候,弓弩作坊才制作出两百来张弩。

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不足之数只能用弓箭来代替。

三百名部曲已全部选拔就位,其中就包括马三兴挑选出来的一百名长刀手,将弓弩全部配发下去之后,韩端让他们进行了一次演练。

按韩端的想法,临敌作战之时,部曲们持弓弩攻击,待敌人靠近之后,再改用刀枪等兵器冲杀。

可题是弩并不是什么小巧物件,除了手持就只能背负,但临敌之时哪有时间让你来慢慢收拾?

“郎主,前排长刀手还是不用弩了吧?要不然敌人冲上前来,直接将弩扔掉不可能,总不能让儿郎们持弩接敌。”马三兴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让我想想。”韩端蹙眉思索了一阵,很快便想出来一个法子,“自己无法收,就专门安排人来收。”

“到了军中之后,便调一队人来专门负责收取弓弩,最好是制作一个背箧负于背后,一人便可收十几张,如此只需十几人即可。”

张和在一旁道“此法可是可行,但就怕临阵之时乱了阵脚。”

“多加演练即可。”韩端一挥手将此事定了下来,然后又向一旁的仇氏可起弓箭手的挑选训练情况。

“已挑出四百余人,加上原来的将近八百人,已经训练了将近两月,看起来效果倒是不错,但若想成为精锐,就少不得经历战阵厮杀,郎主此番出征,可否由我率两百弓手随行?”

韩端并不是没有想过让仇氏率部随行,但如今他的部曲已经多达三百之众,若是再多,难免惹人非议,因此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听仇氏主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