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杨善的危与机(1 / 3)

胡濙听说杨善也过来了,不禁疑惑。

按理说,皇帝娶媳妇这事和都察院完全没关系,孙太后找他干什么。

不过微微一愣,胡濙也就恢复了平静,起身对孙太后道“既然杨大人来了,那老臣就先告退了。”

孙太后道“胡尚书辛苦了。”

胡濙躬身答道“为朝廷效力乃是人臣本分。”

孙太后微笑点头,吩咐随身侍女送胡濙出去。

出门之时正碰到杨善等在门外,见到胡濙过来,连忙过去行礼。

胡濙点点头,对杨善道“思敬啊,太后招你前来有何要事啊?”

杨善躬身答道“下官不知。”

胡濙看着他,淡淡道“思敬,你作为右都御史,要秉承公平,心怀天下啊。”

杨善听得糊涂,不过还是答道“多谢老大人教诲。”

胡濙又点点头,再没有说什么,颤巍巍地离开了。

杨善稀里糊涂地进了太后的宫中,又稀里糊涂地被赐座坐好,看着孙太后一脸笑容,心中很是疑惑。

找自己来到底要干嘛呢?

只听孙太后道“杨大人,哀家听说了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心中很是高兴。”

杨善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今天早上在早朝出头的奖赏啊。

杨善赶紧谢恩“多谢太后,微臣只是尽职而已,谈不上什么表现。”

孙太后知道这是文人的谦虚,也是淡淡一笑,继续道“现如今朝廷这个样子,能有人尽职已属难得了。”

杨善答道“太后过誉了,王尚书和胡尚书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百官都是尽职尽责的。”

孙太后听到王直,心中就想起了朱祁钰,语气低沉下来,问道“杨大人认为郕王摄政到现在,是否合适啊?”

杨善也是老奸巨猾,口头上肯定不会轻易露什么风声,于是回答道“郕王殿下为人谦逊,胸襟宽广,摄政至今,并无什么不妥之处。”

孙太后又问道“那杨大人也认为,今日早朝上郕王颁布的那两道谕令也没什么不妥了?”

杨善听了大惊,想了想答道“从边防上看,郕王谕令边关诸将谨守城池,勿中也先奸计,并没有什么不妥。”

孙太后道“那你早上提的问题是?”

杨善回想了一下,自己早上提出的问题,再结合孙太后平日里的表现,心中有了计较,便答道“太后问的是陛下真旨的事情吧?”

孙太后点点头。

杨善继续道“其实这件事也是微臣担心的,虽然边关可以闭门不出,确保江山不变,社稷无缺,但是也堵死了陛下的消息。”

“从陛下北狩开始,绝大多数消息都是陛下主动传出来的。”

“想来陛下是英主,身居敌巢却心系大明江山社稷,想方设法传出消息。”

“郕王殿下此举,虽然是老成谋国之策,却也切断了陛下传递消息的渠道。”

“臣,真是左右为难啊。”

孙太后赞许道“杨大人确是衷心于陛下啊。”

旋即问道“杨大人是否有法子解决此事?”

杨善摇摇头,答道“臣愚钝,还未想出办法。”

孙太后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如果郕王不再监国呢?”

杨善大惊失色,抬头看着孙太后,张大嘴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孙太后看着他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道“杨大人能否为哀家分忧?”

杨善慢慢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不过仍是没有回答。

孙太后也不逼他,只是一直盯着他看,眼神坚定。

半晌,杨善苦笑道“臣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吧?”

孙太后嗤笑道“杨大人难道不想么?”

杨善翻身跪倒,叩头答道“臣,愿为太后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