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第272章 黎峒变化(2 / 4)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201 字 2020-11-19

将面临一段时间的防御空虚,一部分对军警部扩军计划一直持有反对意见的人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短视,开始转变态度重新考虑军警部以前所提出的扩军方案。

在此之前军警部曾经提出过一个针对黎苗两族的征兵计划,但在执委会讨论时没有获得通过,因此也被压了下来。这个计划的出发点便是以海南岛上的黎人、苗人作为现阶段的主要兵源,因为黎苗两族的聚居点大多在内陆山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管是作为产业工人还是专业农民,都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勉强胜任。而事实上走出山区为穿越集团打工的黎人苗人,的确多数都是在从事单纯的重体力劳动,如伐木、采掘、筑路等等,极少有人从事技术性工种。

但一部分在前期加入到海汉民团的黎苗青年,表现却比较出色,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勇敢、坚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军警部非常看重的特质。除了黎苗两族因为世仇的原因偶尔会在营中发生斗殴之外,可以说其他的表现都让军警部非常满意。而至于世仇这种事,军警部并不特别担心——只要上战场打过几次之后,那种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就会迅速地冲淡原本存在的。

军警部认为,大量抽调黎苗青年入伍当兵,有三个不可忽视的好处。一来可以保证兵源的战斗力,这些好勇斗狠的山区青年的确比种田长大的农家子弟更加具有攻击性,而这正是军人所应有的一种重要素质。二来抽空附近地区黎苗两族的青壮之后,也可以为穿越集团减少一个后顾之忧,仅仅是辖区内的治安问题就至少会比现在减少一半以上,而失去青壮之后的黎峒苗寨也只能更加依赖于穿越集团的物资供给。第三,黎苗两族并没有任何的依附对象,对大明地方政府也只是采取听调不听宣的态度,按照毛爷爷说过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这一政治原则,应该尽可能将这两族拉拢到自家阵营当中来,让他们的青少年进入海汉军界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过当时这个方案被提出的时候,反对意见认为在劳力紧缺的状况下不应将大量青壮招入并没有那么急迫要扩张的军警部,而且这些土生土长的黎苗青年在整批整批地掌握了枪杆子之后,会不会作出某些超出军警部控制的举动,谁都不敢打这个包票。于是出于种种原因,军警部的这个有针对性的扩军计划最终没有获得通过。值得一提的是符力要求参军的申请一直未能获得批准,其实也的确有这方面的顾虑在内,毕竟他是符山峒的继承人,这种在地方上具备一定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人进入到民团当中,对穿越集团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但随着穿越集团势力的不断扩张,局面也在慢慢地起着变化。北越黑土港拓殖点开辟之后,大量黎苗士兵通过换防被有意识地安排到了海外驻防,与此同时大批的北越移民开始进入胜利港,冲淡了本地的黎苗两族人口比例。而军警部也首次得到了大量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黎苗两族的劳动力不再是各个部门面红耳赤争夺的资源,军警部得以再一次将征召黎苗两族青年入伍的计划提上执委会的议事日程。

而此时黎苗两族兵源的优势就开始再次凸显出来,汉族归化民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原因,是执委会培养大量产业工人计划的实施对象,而北越归化民初来乍到,只能先安排一些粗笨的工作给他们完成,像民团这种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机关,还暂时不会向他们敞开大门,顶多只是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罢了。北越归化民目前唯一成建制的部队,便是黑土港那支被军警部寄予了厚望,由钱天敦亲自带队训练的特战连。这样一来,黎苗两族无疑就成为了目前最合适的征兵对象。

而对于部分人所担心的兵源比例带来的安全问题,军警部也有了更好的安排。随着穿越集团控制区的扩大,军警部现在已经可以有选择性地将本地连队调往外地驻防,而像黑土港特战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