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第983章 随机抽查(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44 字 2020-11-19

题目是随机拼凑出来,考生要将其建立起合乎逻辑的关系,而且还得从中阐发出孔孟之道的内容,考的往往已经不是考生的文学功底,而是脑洞大比拼了。

不过现在除了大明朝廷举办的科举之外,本地读书人多了一条投效海汉的出路。只要能通过半年一次的资格考试,便可以获得到三亚的学府进修深造的机会。这种深造不但学费全免,而且就业问题也会得到解决,读完便直接分配进海汉官方机构做事,身份待遇比起那些所谓的职业培训班的匠人可是要高出了一级。

对于那些一直科举不中,或者说更向往安定生活的读书人来说,为海汉做事其实是相当不错的去处。海汉人给出的良好待遇有目共睹,而且有稳定开放的上升渠道,今后仍然有机会升迁做官,这总要强过当个一事无成的落魄书生。最重要的是,海汉对读书人的需求十分旺盛,竞争远不似考科举那般激烈,只要有一定的主观意愿,加上身家清白,基本都能通过难度不大的资格考试。

所以在海汉和学员的双重要求之下,白鹿书院也顺应潮流,开设了针对进修资格考试的课程。当然了,这个课程所用的使用的教材课本,也全部是由海汉所。其中的内容都是以海汉公民规范为基础,浅显易懂,再加上有海汉专门指派的教师定期在书院开课讲解,对这些能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来说,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研究枯燥的八股文。

宁崎循例也在堂上随意抽了数人进行问答,这些学员大多已经成年,不少人也参加过以前的县试甚至乡试,对于这种随堂抽问并无不适,答题也头头是道,言谈方面的确是要强出先前看过的初级班不少。

宁崎人都来了,自然不会只做一些表面功夫,当下便又出一题“想必在座各位学子都知道,我们海汉一向没有把四书五经奉为圭臬。治理天下,我们用的是法律法规,而不是前人写出来的著作。我想请问各位,你们自小所学的这些四书五经,如何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派上用场?愿意作答的请举手示意。”

宁崎这个问题一出,有人面露沉思之色,也有人立刻便跃跃欲试。宁崎见已经有人举手示意,便遥遥一指道“请第三排这位白衣书生作答。”

那人起身道“学生张英,一点拙见,还望首长不吝指教。”

张英清清嗓子道“学生以为,四书五经,皆乃先贤所著,千百年来无数人对其研读,历朝历代都将其视作官员必修典籍,这其实已说明其价值所在。海汉无此习惯,想来只是首长们未曾认真研读这几本典籍的原因。若是首长能花些时间细细研读,必定能发现四书五经的作用。”

宁崎听得微微摇头,这张英说了一通却全是废话,海汉的统治并不是建立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而是以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为根基,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治理社会。要是大家都跑去研读经史子集,那海汉可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了。这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东西,是文人们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而搞出来的一套理论,适合封建王朝却并不适合海汉想要建立的工业社会。这张英想要劝说海汉高层接受儒家学说,却是把问题想偏了,莫说占据穿越集团主体的工业党和军人,就算宁崎这种文史专业出身的读书人,也不会再把儒家学说视作治国平天下的依据。

宁崎示意张英坐下,又另点了一人作答。那人起身应道“学生杜伟,窃以为适才张兄所说虽有道理,但却不切实际。”

杜伟朗声道“这课本中有云,海汉执政,以科学为根基,何为科学?即分科而学。过往我等所学的四书五经,不过只是其所分科目中小小一隅,要凭此治国平天下,或难堪大用。以学生拙见,熟读经史子集或许在大明能派上大用,但以海汉之状况,却顶多只够做个书吏。所以通过资格考试之后,还需前往三亚学府深造进修,才可进入海汉衙门当差。”

宁崎听他说得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