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第1251章 各怀心思(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62 字 2020-11-19

横渡柔佛海峡只是白白送死,即便有少数船只能够顺利抵达对岸,也极有可能会在海汉的提前防范之下变成了添油战术,白白让更多的人失陷在星岛。

这个时候本该作为主心骨站出来的英国人却哑火了,霍格出征的时候只在柔佛国内留下了数名负责后勤事宜的联络官,加上侥幸没被海汉战船堵在海峡里的几艘英国武装商船上的水手船员,这些人在东印度公司中都是听命于霍格,本身并没有什么权限,也没有要跟海汉人拼命的心思——他们只是来这边跑腿的,可不属于需要上阵厮杀的部队,而且也没有代表东印度公司表态的资格。

这帮人当然也希望能够把霍格带领的部队接回柔佛,但如果需要正面对抗海汉的武装舰队,那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为妙。所以英国人给柔佛官方的回应态度比较模糊,只是声称需要继续观察形势变化再作决定。这其实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看好联军能够自行获得从星岛脱身的机会。

不过海汉舰队在柔佛海峡的活动只持续了四五天的时间,突然在某天就消失无踪了。柔佛方面小心翼翼地派出了船只到海峡中活动,发现果然对方是已经撤离了这一区域。但与此同时,进入星岛的联军依然没有任何消息,而最初那处登陆点也已经被摧毁,根本看不到联军的踪影出现。

柔佛军设法派了几拨人登岛侦察,却全都是有去无回,仿佛岛上隐藏着什么噬人的怪兽一般。柔佛国内在此期间一直联系不上进入星岛的联军部队,也知道多半是凶多吉少了。便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人从星岛返回柔佛,并且带回了霍格和巴蓬的亲笔信,以及海汉驻星岛最高长官递交柔佛王室的一封外交信函。

柔佛国内最为担心的状况变成了现实,这两封亲笔信的内容明确了联军战败的事实,除了一部分人在战斗中伤亡,剩下的人几乎悉数被俘,其中就包括两名联军将领在内。两人在信中指出,联军此次的行动失败,完全是因为对手早有准备,联军从出征那一刻开始就落入了对手算计之中,并且双方的战斗力存在着巨大差距,战败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当然这部分内容并非重点,后面便列出了海汉向柔佛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列出的索赔款项及战俘赎金。这个数目之大,大概足够柔佛国再组织三四支同等规模的新军所需的军费花销了,而目前的柔佛国肯定是掏不出这笔钱的。

不过海汉递交的外交信函中指出,这笔钱并不是由柔佛单方面承担,始作俑者东印度公司也应承担至少一半的份额。而且信函中还特别声明了如果此要求被拒绝,那么海汉将自行处置所有战俘,并且保留对东印度公司和柔佛国进行战争报复的权力。

自行处置战俘那也就罢了,毕竟海汉索要的赎金和赔偿数目太大,大到这两家看过之后就打算放弃营救了。但战争报复这个威胁却不能无视,毕竟从海汉的实力和过去的事例来看,他们要对某个国家动武可不会只是在嘴上过过干瘾而已。海汉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只要他们认为有必要,那动起手来也不会有什么忌惮。

柔佛高层可不会认为海汉在星岛驻扎的军队规模不大,这种威胁多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1633年海汉组织多国舰队巡航南海,并且在之后成立南海贸易联盟的场面可还历历在目。海汉在南海地区有相当强的号召力,如果要对柔佛进行讨伐,那么跟风而至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人肯定不会少。特别是葡萄牙这种本来就与柔佛有着灭族灭国大仇的对头,肯定会抢着出手。到时候这场战争可能就不是海汉对柔佛的一对一了,而是会演变成多国出兵瓜分柔佛的惨剧,这自然是柔佛高层要尽力避免出现的局面。

英国人虽然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但他们显然没有柔佛这么急迫,毕竟东印度公司的势力范围还没有实际进入马六甲海峡,海汉真想找他们的麻烦倒也不是那么快就能奏效的。加之留在柔佛的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