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第1270章 各寻门路(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229 字 2020-11-19

他邀到后堂说话。刘尚也不好拿了东西就走,便随他到后面坐下来闲聊了一阵。姜翰无非也就是叮嘱他进了衙门之后,还是要多多回来走动,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也尽管开口就是,说到底就是设法维持跟刘尚的这份交情,想把之前的雇佣关系逐渐变成私人交情。

刘尚滴水不漏地应付完这番客套之后,这才告辞走人。姜翰很热情地将他送出店外,还打算又替他叫辆人力车,不过刘尚这次客气地拒绝了。他并不想欠下姜翰太多人情,还是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好一些。

刘尚回到住处,却见廖远在院子里坐着,正跟他手下的几个弟兄吩咐事情。刘尚也没过去凑这个热闹,打声招呼便自行回房了。

不多时廖远果然来敲门了,刘尚开门将他请入房中,主动说道“我今天去港区管委会见了宣传科的人,面试很顺利,上午便已经将入籍手续办了,过几天便算是正式入籍了。”

廖远之前在他这里碰了钉子,原本还准备了一番说辞来跟刘尚磨一磨嘴皮子,倒是没想到对方今天的态度大变,居然这么合作。廖远叹口气道“刘先生这入籍速度真是让人羡慕,来此不过一月,就能得到官府特批,除开那些当兵入伍的,这在移民中真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的待遇啊!”

刘尚道“虾有虾道,蟹有蟹路,你我走的路不一样罢了。你那边状况如何?可知何时才能拿到海汉国籍?”

廖远应道“我找东家问过了,最快要抵埠三个月才能申请,我比你早来一月,起码也还得再等一个月才行。不过他跟海汉民政部的关系不错,由他这边出面申报入籍,只需一次申请就能过关了。”

海汉国籍对于所有想要在这里长期潜伏的外方人员来说都是一个门槛,如果本身没什么特别的技能,又一心想留在三亚,不愿被分配到其他地区进行安置,那么被批准入籍的时间往往会大大超过三个月。在这里待满一年都尚未入籍的新移民也有大把,几乎都是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底层劳工为主。严格的说,廖远等人先前所从事的街头卖艺演武,同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极为有限,在海汉官方看来肯定也是被算在单纯出卖劳力的行当里。

如果不是找到了新的门路,像廖远等人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一次申请就过关,街头卖艺这种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新移民在官府眼中就是属于不安定因素,转行之前几乎不可能在三亚得到入籍批准。但有了刘振国这个靠山,他们几个在商栈打工的人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了。刘振国前前后后给海汉运送的北方移民数量逾万,民政局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打过交道,要给在三亚工作的自家员工申请入籍,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刘尚点头道“多等一个月,那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三亚治安太平得很,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廖远对此也深感赞同“的确如此,港区这边白天有警察和民兵值守,夜间有各家商会共通出钱筹建的治安队巡逻,说实话,商栈请不请护院都没什么影响。不过如今这位东家的家底厚实,海贸生意做得极大,应该也不会在意多这么点工钱。”

刘尚问道“听说这位刘老板是做船行起家的?”

“如今也还是做船行,从山东到南海,都有他的船在海上跑,据说手底下有上百条海船为他效力。”廖远谈及此事也不禁有些感叹“家底这么大的海商,也在为海汉人效力,难怪海汉的航线能一路向北推进了。不过话说回来,离了海汉,他或许也没法把生意做到今时今日的规模。东南沿海海商多与海汉合作,大致便是此理。”

刘尚应道“不肯合作的,也早就被海汉赶尽杀绝了吧!”

说到此处两人对视一眼,一时间均是无言。海汉前几年在大明东南沿海的种种作为,他们自然是早就有所耳闻,但凡敢与其对着干的,几乎都在历年的海汉对外战事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