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9.第1459章 东江移民村(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96 字 2020-11-19

于军令如山的理解还是要比普通人更为深刻。总兵府在他们出发之前就已经反复告诫过到了辽东要听从海汉的安排,加之在抵达旅顺之后就有几个刺儿头在陈一鑫这里吃了一顿鞭子,这杀鸡儆猴的处理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此番来到驻地之后,每个人都被分配了极为繁重的劳动任务,忙起来就根本没心思去琢磨捣蛋生乱之事了。

而沙喜的关注点则是在东江镇内部的民政体系上,他比较在意的是东江镇的军事管理制度是否已经深入到民间,这关系到海汉制定的军民分割安置方案是否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虽然闹不出什么大事,但沙喜也不希望今后在自己的辖区内存在着一支不受控制的准军事力量。他甚至已经考虑好了相应的对策,就是设法将东江镇主管民政的各级头目架空,或是干脆让其调离此地,由海汉这边安排人员将民政事务接手。虽然这可能会引起东江镇民众的不满甚至抵触情绪,但沙喜认为这都是小麻烦,至少要比无法完全掌控局面好得多。

但沙喜很快就发现,自己也跟陈一鑫一样多虑了,东江镇派过来的这些人明显不具备专业的军事素养,甚至可能连民兵的标准都还差一大截,也就只是对军规比较熟悉而已。他观察一阵之后,索性从劳动队伍里随机叫了几人出来,一一进行了短暂的谈话,以了解对方的状况。这种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虽然不多,但沙喜还是很快便了解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东江镇早年的兵源主要是来自辽东,因为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军属接受军事训练也成为了常态。但自从后金军南下占领辽东大陆全境,将东江镇赶到海上之后,处于物资缺乏状态的东江镇不得不尽可能削减正规军编制,减少日常训练次数,以节省作战物资的消耗。到后来粮食供应越发紧张,皮岛上开始时不时地出现断粮的状况,就连正规军的日常训练也基本中断,就更不用提民间的武装组织了。

后来海汉人出现,向皮岛了大量物资,才终于让东江镇缓过来一口气。但在海汉从皮岛招募移民的过程中,除了大量无路可走的辽东难民之外,还有不少东江镇的民众也选择了通过投靠新主这条路来离开皮岛这个苦寒之地。特别是那些有过从军经历的老兵,更是海汉最喜招募的对象。

只要这些人身体没有残疾,召回海汉之后训练一番,只消几个月工夫便可以摇身一变为海汉出战了。而他们为海汉卖命所能获得的报酬,远远超过了在东江镇服役的待遇,这种套路在民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被海汉搜刮了大量退役老兵。

这样一来,一直待在皮岛上没有离开的民众,所具备的军事才能就比较有限了,而且这些民众参战的欲望也比较低,否则早就加入东江镇的部队,或是应征海汉的招募了。而沈氏叔侄迫于手头掌握的资源有限,也很难再将东江镇的武装规模扩大,反而是在海汉的建议之下,走上了精兵路线。总兵府从军中挑出少量精锐按照海汉军制重新进行编制,配发海汉的武器,由海汉军事顾问对这支新军进行操练。

目前理论上东江镇还保有四千人上下的部队编制,但实际上真正拉出来能打的,也就只有海汉帮助东江镇练的这支新军了。其他的部队基本都只能充当辅军,负责后勤辎重之类的任务。至于这一万多民众,恐怕当下连三百人的民团都凑不出来。

沙喜虽然尚未完全确定自己探访到的消息便是客观事实,但这些信息至少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而且他在寻找随机访问对象时并未集中在一处进行,而几人的讲述都基本一致,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东江镇负责民事的官员知道这两位来巡视工作的海汉高官身份不凡,态度也是十分谦卑,一直点头哈腰地跟在身后,唯恐出了什么差错。反倒是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这两名海汉官员的身份有什么特殊,比起东江镇官员还少了几分敬畏。

听到消息从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