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第1814章 各行其是(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97 字 2020-11-19

已经相当危急了。

“贵军能不能……早一点回来?”金尚宪当下只能把脸皮揣进衣兜里,低声下气地向钱天敦讨个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要是局势恶化太快,倒霉的可不只是朝鲜北部的普通民众,他这个一力主张与清国决战到底的意见领袖也一样会被追究责任。

钱天敦道“要早些回来也不是做不到,但贵国要相应的条件才行,比如说这里的军港,如果能够早点建起码头和配套设施,那么舰队就不用再回到金州那边去进行补给和维护。我军什么时候能重返战场,就看贵国的配合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钱天敦这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了,只有朝鲜兑现了所有条件之后,海汉军才会重新回到战场上狙击清军南下。这对于朝鲜而言的确是两难的选择,满足海汉人的要求就势必会失去一部分国家主权,但如果对其置之不理,那就得独力对抗清军入侵,可能会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到战火之中。

金尚宪当然是更倾向于满足海汉提出的条件,但问题在于他不是朝鲜国王,有些条件就算他当下答应了也不作数,只能先满口答应下来,然后赶紧派信使回汉城请命,尽可能赶在清军动手之前争取到朝廷的许可,让海汉军重新回到朝鲜继续作战。

不过像征募民夫这种事情,就无需再等汉城回复了,金尚宪立刻向大同江沿岸的龙冈、大安、平壤、松林等地发出命令,要求当地官府在最短时间内招募到不低于一千民夫,并尽快派遣到这处地方参与施工。其中平壤因为是大城,被金尚宪要求至少派出三千民夫和不少于五百匹驮马参与这项任务。至于经费问题,金尚宪也顾不上安排那么细致了,他在公文中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警告,哪里的官府没能按时完成任务,那当地的主要官员就等着丢乌纱帽被治罪了。

金尚宪自己其实也明白,这些临时抱佛脚的手段或许能争取到海汉的态度改变,但却无助于北部边疆的防御强度,如今只能期望边防部队能够稍稍争气一点,替朝廷在南方地区组织抵抗多拖延一点时间,千万不要一捅就破。

但金尚宪的愿望也仅仅只是想想而已,实际状况还要比他预计的更糟。在海汉军撤离鸭绿江三天之后,近两百艘大大小小的帆船开始从九连城下游五里处将清军部队运至对岸的朝鲜江岸。

原本清军的计划是要先占领位于鸭绿江中心的威化岛,然后以其为跳板攻打义州城。但皇太极抵达九连城之后认为这样的行动太过迟缓,而且义州城其实并不在清军计划的南下行军路线上,绕到北边打完义州再南下至少要多耽搁两三天的时间。所以皇太极修改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安排部队渡江之后直接南下,不去理会位于鸭绿江上游的义州。

皇太极此举倒也不是看不起义州驻守的朝鲜部队,而是考虑到海汉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杀回马枪,所以必须要尽快在朝鲜境内推进战线,这样即便是海汉人日后又打回来,也难以改变朝鲜部分领土被清国占领的现状。

清军的先头部队在渡江之后立刻直扑南边三十里处的龙川,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县城规模的小城,驻防部队不过数百人,城防工事更是十分简陋,所谓城墙不过只是用石块堆砌起来大约五六尺高的围墙罢了,别说护城河了,甚至连一门城防火炮都没有。这种防御顶多也就是抵挡一下山贼土匪,在正规军面前基本上就形同虚设了。

充当先头部队的清军骑兵甚至都没有等待后面的步兵赶到,匆匆砍树制作了几架梯子,便直接发动了攻城战。骑兵们分为前后两部,后部以弓箭抛射城头火力掩护,而前部冲至城墙下便下马搭梯攻打城头。

负责守城的朝鲜军几乎是一触即溃,清军没有费太大的事便攻下了城头,然后打开城门放骑兵入城。而几乎与此同时,城中的官员见到大势已去,便主动选择了投降,希望以此来换取清军不要屠戮城中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