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第1926章(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85 字 2020-11-19

磨完了,再继续去那白花花的盐田里打转,他觉得还不如坐下来聊一聊莺歌海这地方的开发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规划,这样或许能够从中找到有益于朝鲜国今后经营盐场的经验。

罗升东对此当然乐于奉陪,他也不想长时间做一些对牛弹琴式的讲解说明,而且本地最主要的生产项目就是盐场,外面的人来这里参观考察,不看盐场生产还能看什么?倒是坐下来开茶话会,他还能够借此机会给朝鲜人吹吹风,完成随行官员昨天向自己传达的宣传任务。

李溰最关心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莺歌海的盐场生产和经营模式,是否能够有效地复制到朝鲜国,二是罗升东认为朝鲜国开办的新式盐场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

对于这两点问题,罗升东很慎重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技术层面来说,贵国要引进我国的制盐法其实不存在什么人为障碍。相信世子通过上午的参观也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在生产技术上并没有任何需要隐瞒的地方,我国派往贵国指导生产技术的专家也不会藏私,必定会将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贵国。”

“但要说困难,那肯定还是会有的,我认为最可能出现的困难就是在建设阶段。世子上午也看到了,我们这里的盐场修建工艺比较讲究细节,这就意味着工程成本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海盐盐场。我不是很清楚贵国打算拿出多少资金来建设新式盐场,但这肯定会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或许会影响到贵国对这个项目的规划。”

一谈到钱的问题,朝鲜人就没什么底气了。李溰很清楚自己的国家在今年的战争中就已经耗干了国库,而战后的重建开支十分庞大,更别提还要搞盐场这类新项目的建设了。他记得出国前去大同江参观的时候,当地已经大致划定了建设盐场的区域,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施工,那说白了还是得等钱先到位。

罗升东的话已经说得很直白,海汉式盐场的建设费用要远大于传统盐场,如果朝鲜国拿不出建设费用,那就算海汉愿意传授生产技术,朝鲜国最终也还是吃不了这碗饭。能不能成功复制海汉盐场的生产经营方式,那还是得要看朝鲜国能否达到相应的条件了。

罗升东见李溰面色凝重,心知自己所说的话可能打击到了这位年轻的朝鲜世子,不过这也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这样他接下来才好适时地抛出救命稻草给对方。

“世子也不必觉得灰心,即便贵国在开发经费方面有困难,但不要忘了贵国的合作伙伴是谁。等世子完成考察回到三亚之后,多与执委会的大人们协商,必定会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罗升东虽然并不知道海汉银行已经在第一时间就去了汉城与朝鲜官方磋商贷款开发的模式,但他昨天便已经从随行官员那里了解到了两国在朝联合开发盐场等项目的大致情况,知道官方既然答应了与朝鲜人合作经营盐场,就必然是确定其中有利可图,那官方肯定也有相应的方案来解决对方的资金不足问题。这个时候站出来先为执委会吹一波造势,肯定是不会错的。

李溰其实心中也觉得罗升东的话有些道理,海汉人神通广大,或许会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本国的经费问题。退一万步讲就算经费问题无法在短期解决,相信海汉也能拿出一个成本稍低的建设方案,降低一部分技术标准,反正朝鲜对精盐的需求也不是那么迫切。

他当然想不到海汉人对这个问题早就有了长远的打算,更想不到在他离开朝鲜之后,两国便就合作项目的开发经费问题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最后急需要在战后重振经济的朝鲜国不得不在绝大多数项目上选择了妥协,接受海汉所的贷款建设方案。但这样一来,双方在合作项目中所占到的股份比例也就有所调整了,海汉会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以此来保证快速收回借给朝鲜的款项。

田征也很适时地在一旁接过话头道“我国多年来一直都很乐于对盟友的基建项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