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利弊(1 / 2)

朱允文沉默了半晌后轻笑道“王叔以为朕还是当初那个小孩子不成,这次建议是朕亲自提的……”

话还没说话,朱桢就急了,他还以为是皇帝不相信自己呢!忍不住一躬身准备说话。

朱允炆也没在意,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眼见朱桢的反应过激,他轻轻按压了下手掌道“王叔先别急,听朕慢慢的跟你道个明白。”

沉吟了半响,接着道“王叔可有想过皇爷爷废除宰相的前因后果,朕这些日子夜不能寐,仔仔细细的推敲了下皇爷爷的一些政策。”

说着就把他考虑的一些事情原原本本的和朱桢说了一遍,也是因为考虑到朱桢的一片好心,才会解释这么多,不然他根本就不用在意他区区一个籓王的意见的,就算是要解释,也是要等到籓王来齐了之后,而且还要他们一起发问,朱允炆才会解答。

而且按照他的想法,既然这楚王有心靠向自己,说不得到时候在大典是还要靠他打个配合才行!

太祖的一些想法,不得不说很有前瞻性,光是比西方提前三、四百年确立地方三权分立,就能说明他的伟大,还有平常一些随处可见的惠明政策、法治思想,这些东西都是后来欧洲学习的对象。

但是局限性还是有的,太祖首先是一个封建皇帝,为朱家世世代代的统治也无可厚非,只不过光在这件事情上说,太祖是他高估了后世子孙的能力,他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处理朝政,但这不代表别人也行。

而且开国皇帝本身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就是后世皇帝所不能比的,他能提着士绅的脖子打,后世子孙就只能被士绅们关进皇宫这块小天地了,到了后面,明朝士绅阶级想要的皇帝就只是一个提线木偶,老老实实做个无情的盖章机器、泥菩萨那就更好了!

在朱允炆看来,这些都是因为到了后面,士绅们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内阁这一权利中枢的原因,而内阁就算是朱允炆能阻止一时,等他死后他的子孙,不用想,百分之百会确立类似的机构的。

既然左右都要立的,那还不如在他这一代,一个他是太祖所立继承人,相比后世皇帝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权威,第二他还是个现代人,有着有些不一样的见识,他相信只要在他这一代确立祖制,把内阁这一制度多加完善,那么就绝对不会成长到能威胁皇帝的地步了,

比如当时谈的时候确立的内阁退休时限制度,这些不都是很好的注意嘛!真有个权臣能力强,那么也许他在位的时候能够做到权倾朝野,但是一旦时机到了,他也是只能退位了,这个依靠的不是说朱允炆的真有多大作用,而是利益。

当阁臣在位时间久了,第一不论他做的好坏,谁当政肯定会积累一批反对者,宰相宰相,宰割的都是别人的利益,肯定会有一批人利益受损,做的越好,受损的人越多。

第二就是阁臣真要不遵守他定的规矩,当政久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挡了自己人的路,官位就只有那么多,老大不退,底下人就没法进步。

这样一来假设真有这样一位权臣到时间了不想退位,那么他一定会得罪里里外外,自己人和外人都给得罪了,那他还有活路吗?朱允炆设立的这条规矩,就是给了这些不甘心的人一个完美借口,一旦这样,那么作为中间者的皇帝就有了腾挪空间,只要不是特别蠢就能够初步掌控住局势。

朱允炆把这些搬碎了、揉烂了给朱桢听,一定程度上还是说服了他,至少没有了刚进来时的那股火气,也会静下心来沉思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没几个人能像太祖一样勤政的,后来的皇帝养尊处优,不把朝政罢免了就算是好事了,在他心里觉得太祖是最伟大的,自然也就没人能和他相比了!

当然弊端也有,而且还不小,有组织跟没组织的话完全是两回事,真要是让内阁完全落入了文官手中,那么后来的大明很有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