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司寇(1 / 2)

当日,朱允炆仍是陪着皇后逛逛后花园,四处采风,冬天过去,万物部分也开始复苏,正是游园的好时节,更何况还有着美人陪伴。

外朝这段时间,随着到京的籓王越来越多,恰巧也赶上了内阁新立磨合一事,忙的是两脚不沾地,相比之下,朱允炆就要轻松多了!

总共有十二个籓王来京了,没安排过来的也派了各自世子前来,新君继位,在他们心里这次聚会很有可能就是商量削籓一事,谁不知道朱允炆对于这事一直都是很积极的!

还要再等一等,等人差不多到齐了,朱允炆就该把这些叔叔们一个个请到皇宫里来做个聚餐了,一同维系下感情了,也尽一尽皇帝的“地主之谊”。

也好长时间没看到徐瑾了,司礼监年前把查到的内通皇宫、向皇宫派探子的一些人名单交给了三法司,一直到如今,可算是收集完所有证据查清楚了。

外朝不像内廷。那天是只要有怀疑就有很多办法确定你的罪名。但是外朝三法司是不一样的。

捉贼拿脏,在外廷看来,不管事情有多严重。天色有多大。扣罪名中这种事总是要有实际证据的,光有嫌疑、口供可远远不够,毕竟,真要是到了拿人这一步,判决一个流放是少不了的,人命关天的事,哪能不谨慎。

程序正义也是正义,朱允炆也能理解,反正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没有绝对程序正义这种说法的,他并不感到担心,一旦事有不协,权力下压,所有的正义都会是泡沫,这个时候讲的就回到“礼”来了,也就是结果正义。

真要是有那种坚持程序正义的人,朱允炆觉得自己都应该把他保护起来。这是什么?这是接受过现代法治理念的人才啊!

很可惜,在中国是不会有这种人的,放到明中后期有名的清官海瑞身上也是一样,理念也是坚定不移的结果正义,一生都在呼吁恢复太祖年间的刑罚,社会环境不允许你有再多的想法也没用。

相对于同时期的欧洲来说,好的地方在于华夏对判决死刑的慎重对待,一般是需要皇帝勾决的,由皇帝亲自办这种事已经足以体现了。

这次案件,是司礼监协同办理,拖了这么久,他们想放一放那就放吧,左右他都不亏。左,他能得到一个宽泛的法治环境,慢慢的也会被大多数人理解。

右的话,朱允炆估计还是因为利益攸关,不就是保下需要保的人嘛!这些朱允炆都懂,也愿意给他们这个时间。

现在还有能力掩盖事情的人都是属于情况不严重的,真要是情况严重,也不会高坐在会审大堂里面了!会审人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会出这种疏漏。

名单上牵涉到的影响太大,毕竟能联系宫里、想要联系宫里的这些人都不会是小人物,现在拿掉一部分不严重的也好,压力小一些。

刑部今天很忙,南京各大有名的府院门口、大街上到处都是行动迅速的抓捕人员,就连同样是今天召开的内阁会议都没法参加。

当然也不排除刑部尚书不想去那边给自己内心添堵的原因,毕竟从此往日同僚就是明正言顺的上官了。

三司会审,正式判决已经下来了,现在到了抄家的时候,他实在走不开,侯泰正是以这个理由回绝了内阁的邀请,他资格老,实在不来内阁也没办法。

侯泰站在一处酒楼高处,神色淡然的看着底下忙忙碌碌的下属们,方方正正的脸如同一个国字横立在那里!

“侯尚书,这边该安排的人都安排下去了。”说话的是暴昭,同样是刑部尚书,二人在后来的靖难之役破城后都因不屈而死,同为刑部尚书,眼下朝廷的一波升迁都没轮到,两人的关系也就多了些微妙,不过还是表面上的文章还是维系着的。

暴昭犹豫了下还是问出了那个最想知道的问题“我刑部真的不去参加内阁会议嘛?内阁成立的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