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获月(终)(2 / 6)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翻译而来的大乘佛法,是佛陀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为众生所宣说。该经开示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皆可成佛。

二十八品佛法念诵完毕,小和尚睁开眼睛,见到了山下阶梯走来的夫妻二人,待到走近后,无需多言,只是深深地向着两位施主弯腰行佛礼,转身带着他们走向寺内。

一路上无言,李星楚和李牧月二人手牵在一起,飞鸟的啼鸣和江水的潺潺在山顶响起的祈福钟声中腾起流下,整个凌云山上没有闲杂人等,唯能听见的只有寺庙中全寺僧人合念的《地藏菩萨本愿经》。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整座山峰上佛音朗朗,飞鸟投林,江水三方汇流而来,李牧月和李星楚踏着山路一直走到了那红砂岩壁之前,见到了站在洞窟之下的允诚大师,今日的他脱下灰袍,换上了金红色的主持僧衣,手握金刚铃杵,在他身旁还站立着三位同穿主持僧衣的年迈僧人等候。

“大师。”李牧月来到了僧人们的面前,行礼问好。

“这三位是?”李星楚见允诚大师身边的几位面生不由轻声问。

“乌尤寺现任主持,空妙。”为左留有白胡须的僧人微微低头,虽然面有白须,但那饱满的精气神就像是洪炉一样带来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澎湃灼热感,只是站在他身前,冬日的严寒就无故消退了三分。

“伏虎寺现任主持,妙海。”僧袍下显得略微纤瘦弱不禁风的老僧颤巍巍低头行佛礼,李牧月同样回礼,并且神情略微严肃,身为前任的“月”她竟然在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老人身上感到了一种危险的压力感。

“万年寺,海旭,敢问你们两位中哪位是身怀孽障的施主?”身宽体胖,面带乐天笑容的胖僧人凑上来搭话,但问是这么问,他的视线早已经落在了李牧月的身上。

李牧月也向前走了一步,三位来自不同佛寺的主持都看向了她,有人摇头,有人点头赞许,也有人啧啧称奇。允诚大师此刻发话,“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万事俱备。”

“今日恰逢冬风也正好,东风,冬风,万事大吉!”胖僧人拍了拍手感慨,“没曾想在未曾远登极乐之时还能见到这种场面,得亏是佛祖庇佑啊,大功德坐在家里都能找上门,还真得谢过两位施主了。”

“该感谢的是允诚罢,泼天的功德也向众寺分享,换作你我,谁又能有这等胸怀?看来悟彻在离去之前,也不忘点化允诚这个师弟啊,佛法大成指日可待,我等佩服,佩服。”白须僧人感叹。

“此事众大,允诚不敢一人包揽,想要降服孽障,还需各位大师帮扶,如若出了意外,允诚担不起这个罪责。”允诚和尚手握金刚铃杵行单掌礼。

“莲花铃杵都已经祭出,看来允诚此次决意已定,是必要降服这孽障了,我等自然会倾力帮衬。”弱不禁风的老僧低声说道。

金刚杵的造型通常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之分,常见的有五股、九股金刚杵。允诚手中的金刚杵为五股金刚杵。半个金刚杵造型的手柄和铃本身所组成,莲花座底下装饰有佛头,佛头底下有象征宝瓶的空心圆圈。

李牧月一眼就认得出这是相当了不得的炼金器物,在金刚铃杵上还能见到底座佛头处染着褐色的斑块,那是血渍,有资格在这种器物上留下血痕的东西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威严可怕的生物了。

“莲花铃杵啊,上一次见到的时候,还是三江水患之难吧?那兴风作浪的孽障被海通法师的后人以铃杵镇入三江涡眼,救下了整座城市的芸芸众生,没曾想时至今日还能见到它现世的一天。”胖僧人看向允诚大师手中的器物啧啧称奇。

“不成仁定成佛。两位施主久经苦海,也该由我等泊舟施出援手。这是悟彻师兄生前的遗愿,也是我佛法自然的第一步。”允诚大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