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行军(1 / 3)

赵晶率领麾下兵马离开滏口陉要塞的第二天,赵亮的烈刃军也整装开拔,向着位于太行腹地的皮牢进发。

临走之前,赵亮收到了蒋宏派人送来的消息,说他已经顺利接上了汾阳公主,此时正绕着近道,追赶赵晶的大部队。

而小雅和赵琦也在同一时间各自出发,准备在暗中策应和保护小公主。

赵亮见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于是便不再多想,暂时把精力集中在了军团身上,指挥着自己手下那三万兵马一路向西,往皮牢城开进。

自古以来,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打仗,其中最难的一环,也是最考验指挥官素养和部队战斗力的一环,就是行军。

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信息沟通手段单一,指挥体系也并不是特别成熟健全,大规模的行军,有时候本身就是一场潜在的灾难。

试想一下,数万人走在道上,时而登山、时而入林,逢山要开路、遇水需架桥,这其中,谁先走,谁跟进,谁负责掩护侧翼,谁负责断后警戒,半路碰到羊肠小道该怎么办,忽然遇见天气变化又如何处置,包括何时行进,何时休息,在哪里安营扎寨,要不要疾行突进,各种问题是层出不穷。

毫不夸张的说,倘若带兵的主将缺乏经验,或者行军的部队平时训练不足、纪律松散,这路没走上一半,就非得乱了套不可。等到了那个时候,根本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得被自己给玩儿死。

所以,中国古代的兵法家们,都曾在著作中强调过行军的重要性。包括日常训练、军纪章法、营队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为将者在这个方面的领悟和造诣,都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幸好赵亮在大学时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读过不少有关治军打仗方面的书籍,再加上之前的几次穿越,也多次参与过真刀真枪的战斗,因此,他对于行军部署还是相当在行的。

另外,烈刃军近一多半都是上惯了战场的老兵。之前他们因为在长平作战时负了伤,才会略显得战力不足,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这会儿早已经恢复过来,无论是训练素养,还是军风军纪,都可算得上是精锐之师。

更重要的是,这支军团几乎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尽管再上战场不免有些心有余悸,但他们的身上,却天然自带一种彪悍勇决之气。

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故而,全军进退行止,尽显萧然肃杀。

这兵是精兵,将是良将,烈刃军一路行进,自然也走得顺顺当当,任哪个内行看了,都不禁要竖起大拇指,夸上一句章法分明、训练有素。

大军晓行夜宿,三天功夫便抵达了皮牢城,与那里的六千守军汇合。

皮牢的守城将军早已经接到了邯郸方面的军报,此时听闻援军及时到来,顿时欣喜不已,连忙亲自把赵亮和他的部队迎入城中,并按照朝廷之前的要求,将皮牢城的指挥权交给了赵亮。

赵亮听完守将简要汇报的城池情况,依着军中规矩对他赞许了几句,然后便指派林达与其进行防务交接。待诸事都处置

妥当之后,赵亮这才屏退左右,只把林达一个人留下,并给他讲述了事先编好的那个故事。

林达乍一听说新军主将赵晶居然要叛变投敌,把晋阳和麾下军团都拱手送给秦国人,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赵亮眼见此事果然吓懵了他的这位部下,遂直言相告,自己奉朝廷密令,要即刻动身,率军赶赴晋阳,阻止赵晶的反叛。

此事关乎国家安危,林达不疑有他,连忙询问赵亮需要自己做什么。

赵亮从容一笑,说道:“我带兵奔袭晋阳,你则留守皮牢,替我坐镇指挥,守住这处战略要地。”

林达问道:“将军准备带多少人去?”

“兵贵精不贵多,”赵亮答道:“有个两三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