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九章 下不为例(3 / 4)

不就是推流吗?

反正那么大的流量,闲着也是闲着。

让天元传媒拥有更多的流量,卖出更多的商品,他们也能分得更多的钱。

在这样的宣传之下,还没有到双十一,天元传媒的带货企业号流量就大了起来,销售额也一天比一天高。

这几天柳青除了拍摄几个广告,就没有再参与到这件事情中,还是每天当着他的总裁。

另外,还接受了一次海外媒体的采访。

对于这样一次采访,柳青有很高的警惕,和对方签订了协议,发稿之前一定要让他审核,同意之后才能够发表。

也约定了哪些东西可以采访,哪些东西不能够采访。

同时,采访的时候他这边也做了录音录像。

采访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没有提到任何敏感的话题,也没有提到什么让他难堪的话题。

采访柳青的是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是米勒帮着搭桥牵线的。

米勒和天元集团有着比较大的合作,在医疗器械上面,双方的合作相当愉快。

天元集团今年投资的几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赚了大钱,米勒所在的集团也通过这样的贸易赚了大钱。

米勒牵线让国外主流媒体采访柳青,可不是为了讨好柳青,而是通过这家媒体对柳青的采访,给天元集团塑造一个好的形象,给他们代理的天元集团生产的医疗器械扩展更大的市场。

这也算是广告软文。

这样的软文,付出的钱可不比刊登采访的那几个页面的广告少。

不过天元集团并不会为这样的费用买单。

上个月米勒来羊城,和天元集团签订了那些医疗器械未来三年内在两个洲的独家代理协议,他们已经有了意愿做这样的软文。

接受采访,距离文章刊登还有一段时间,柳青也不着急。

对于海外市场,当初的苏毅都没有多大的信心,在那方面有过一些投资,赔了不少,最后生存下来的做海外贸易的企业,也就那么几家,还赚不到多少钱。

柳青这个咸鱼,更加缺乏信心。

虽然在他的建议下做医疗器械方面的投资,在海外赚了大钱,不过那属于意外,不具备可复制性。

进军海外,只要想一下自己旗下的那些企业,就知道可能性不大。

也就是那几个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靠着成本优势和先发优势,赚到了一笔,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势,基本上都属于海外淘汰了的产能。

人家现在不自己做,主要还是成本太高,做出来了也没有办法和华夏的产品竞争。

要是在华夏投资开厂,从立项到审批,再到建设生产,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也许还没有等到他们生产出来,疫情都已经消失了。

这几家能够出海的企业,赚得也是疫情的钱,疫情一消失,就没得赚了。

所以,柳青对海外的声誉,没有太大的兴趣。

对于那样的采访,他有一些高兴,但不是特别的高兴。

心中还有些提防,怕人家断章取义,篡改他的意思,给他制造麻烦。

采访过程还是挺愉快的,人家并没有刁难他,提的一些问题都给了他极其充分的吹牛的空间,简直比一个专业的捧跟演员都要优秀。

柳青虽然不怎么在意自己在海外的声誉,可是他也知道,在国内,能够接受海外权威媒体的采访,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特别是在一些中老年企业家心目中,那是格外的牛逼。

——那可是海外媒体啊!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