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零章 人间地狱(1 / 4)

大魏春 眀志 184 字 2022-08-03

世家有多富?

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粟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管他哀鸿遍野,管他饿殍枕籍,便是家中的粟米腐成灰山,我也依旧日日喊穷。

这才符合儒家一贯秉呈的中庸之道。

像石崇、王恺那般逞能斗富,财白外露,实为取死之道。

但如今朝廷已至生死存亡之际,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国法家规皆如狗屁。若还敢捂着宝库喊穷,须臾间便是大祸临头,家破人亡。

好在朝廷并非真抢,而是明码标价,钱货两迄,更是极尽诱惑。比狐狸还精的门阀世家岂能不知如何选择?

便是大魏日后亡了国,总有御赐的告身,任书,日后便是投诚于新朝,多少也算是一份资历。

总比被已然穷疯,穷红了眼的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抄家的强。

也更说不定,朝廷借此契机,突然就反败为胜了呢?

一时间,口口声声称缺粮缺的都快要卖儿卖女,甚至恨不得啃树皮的士族,突然就米粟成仓,穰穰满家。

为一介散男(秩从五品),若实任至多也就是民不过数千户的小县县丞、县尉,竟能争相出价到千石粟,且是新粮。

凡如县令这样的主官,更是争到了上万石。且还是临河、大成这种已到狼山之麓,荒凉无比的穷县。

若是依高祖(孝文帝)厘清门第的祖训,凡举官、赐爵必评郡望,只凭世族尚不至于争的头破血烂,殊无斯文可言的地步。

而坏就坏在元怿釜底抽薪,彻底打破门阀世家等级,不论郡望,不论高姓低姓,只论你纳粟之多寡。

对那些世世代代都铆足了劲,以往哪怕捐太多的粮也只得一介虚爵的豪强而言,堪称是天赐福音。

一来二去,这官价就被炒到天上去了。

是以自朝廷下旨,也就两月,只华州一地便已纳粟逾百万石,帛麻万余匹,皮毛足十万张,集可入伍之丁壮两万有余。

而且这还是朝廷派擅于操兵训卒的军将精挑细选出来的。

只一个小小的华州已然如此,而关中有五州,河东有七州,河南(黄河以南)、山东两地更足有一十八州。

这四地皆膏腴富饶之地,凡元魏之世族门阀,大族豪强,十之七八皆源自这四地,若皆如华州一般,至少可征粮四五千万石,征兵近百万。

不过华州如此,皆因杨氏以身做则,躬先表卒,故而一呼百应,从者如云。

而因杨氏为关中门阀之首,是以其余四州尚也能称得上前赴后继,如火如荼。

但除过关中,其余三地的世家就比较理性了。虽也纷纷响应,但比起关中各家动辄捐出泰半家产,便有些相形见绌。

但即便如此,只短短两月的时间,四地竟已纳粮近千万石,丁壮已逾五十万。

就连元怿都未想到,竟有如此效果?

可笑高英,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胡族借兵,也不愿行此良策。终使国将不国,危在旦夕。

更可惜了任城王,一代英杰,为元氏江山呕心呖血,却被高英卸磨杀驴,送去了数千里之遥的西海。

你当她只为平息李承志怒火,故而行此丧权辱国,将元氏列祖列宗都能从坟中气的跳出来的下策?

不过是怕此计一出,任城王必将声威大涨,便是元澄什么都不做,无形中都会将太后的权柄夺去不少,更是会影响到皇帝……

每每想到此节,元怿便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高英碎尸万断。但不经意间,窥到皇帝偷眼看他时,眼底深处那一抹恐惧与不安,元怿只能做罢。

皇帝已年满十三,早已过了懵懵懂懂,年少无知的时节,元诠与刘芳甚至已开始筹备予他选妃的事宜。

若是得寸进尺,难免不会被他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