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请援之议(2 / 3)

虽说上郡的十五县大多都是乡村规模,一个县撑死只有几百户人,但关键在于十五个县大多都设在上郡所在那片高塬的关键之地上,与其说是乡村规模的县城,实际上要塞,用于监视整个上郡,以便及时获知林胡等外族入侵的事。

更要紧的是,上郡一带还有广袤的草场,是魏国放牧战马、牛羊的重要牧场,怎么可能因为秦国愿意出兵为他魏国驱逐林胡就割让给秦国?

拿上郡十五县来雇秦国出兵,那还不如雇少梁呢,至少少梁还不至于一口气就让魏国割让十五县。

你秦国的军队难道就比少梁厉害了?

别人不清楚,瑕阳君可清楚地很,少梁军队抛开人数上的劣势,论实力相较秦卒、魏卒毫不逊色。

再者,魏国有武卒,少梁有奇兵,你秦国有什么?

论三国的精锐,事实上秦国在这边是垫底的,全靠人海战术以及军功爵法的刺激。

因此瑕阳君毫不犹豫就回绝了卫鞅,让卫鞅怏怏返回了栎阳。

当然,在返回秦国之前,卫鞅又顺便造访了一次少梁,怀着羡慕的心情亲眼看到少梁的飞速发展——他想要改革的秦国,大概也就是少梁这个样子了。

八月下旬,距龙贾率三万魏军驰援西河郡已过了近一个月,庞涓与瑕阳君终于收到了龙贾的首份战报。

当看到这份战报时,庞涓与瑕阳君二人简直难以置信。

因为据战报所述,龙贾那包含有一万武卒的三万魏军,在抵达西河郡后的近十日内居然是毫无斩获,非但前后组织的几次围剿统统失败,甚至还被林胡射杀了上千人。

反观林胡,几乎鲜有伤亡。

该死的,他魏军面对少梁奇兵也不过就是这种伤亡,难不成那些林胡个个都是少梁奇兵?

“关键还是在于马力。”

庞涓皱着眉头对瑕阳君道:“林胡个个都是骑士,擅长骑射,又来去无踪,可能今日还在隰县,明日就一二百里之外,龙贾抓不住他们,派多少军队都无济于事。”

“是啊。”

瑕阳君头疼地点点头,中原军队对战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是吃亏在‘打得过但追不上’这一点上,除非找到那些林胡部落的营地,用奇袭的方式将其端掉,否则想要广袤的草原上抓到一群来去无踪的异族骑兵,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而对此中原国家一般都采取最笨但最管用的办法,派大量军队,步步推进,一点点地压缩那些外族骑兵的活动范围,最终迫使对方撤退。

然而这种笨办法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却不佳,无法重创那些外族部落,达到令其不敢进犯中原的目的。

大多数情况,这些外族今年赶走、明年复来,好比是将中原当做了粮仓,烦不胜烦。

若没有秦国的威胁,魏国当然不吝物资与军队,可如今河东尚未夺回,二十几万秦军在河东虎视眈眈,别说庞涓,瑕阳君都不敢抽调太多的军队去西河郡驱逐林胡。

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头疼之际,瑕阳君忽然想到了先前见卫鞅时的那个念头,对庞涓说道:“向少梁请援如何?”

“少梁?”庞涓愣了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不错。”瑕阳君点点头说道:“以上郡十五县的代价向秦国请援,那还不如向少梁请援,我猜测一两座城就能说动那李郃。”

“这算是对少梁的示好么?”

庞涓看了一眼瑕阳君,皱眉说道:“我可以亲赴西河……”

瑕阳君摇摇头道:“庞郡守还是需要坐镇河东,至于你所说的向少梁示好,不否认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少梁目前亲秦国胜过亲我魏国,关键就在于昔日秦国将合阳划给了少梁,虽说合阳昔日是我魏国的城邑,但少梁人感激的却是秦国。况且近些年秦国时常威胁上郡,鉴于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