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问心无愧,心中自清(1 / 2)

静谧的夜空。

郑年坐在摇椅上,轻松写意地喝着青花月影。

而母亲院落里的灯光还没有熄灭,应该是在和薛灵进行促膝长谈的夜晚家庭会话类活动。

又等了许久,灯光才缓缓熄灭,差不多是睡觉的时辰了,郑年缓缓起身,正打算离开的时候,几个身影走出来,正是自己的母亲和几个侍女。

侍女四散。

老娘走到了一侧坐下身来,笑着看向郑年,“娘打得不疼吧?”

“不疼。”郑年转过身来,抓着老娘的手,“想你了,娘。”

“臭小子。”老娘温柔的摸了摸郑年的头。

沉默了片刻。

母子二人就这样在一起,静静的待了许久。

“老实给娘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老娘看着郑年,脸上很平静地问道,“是不是遇到什么大事儿了?”

郑年知道娘肯定会问,也知道娘不傻,什么事儿都看在眼里,只不过她只是想从自己的儿子里听到儿子遇到的事情。

于是沉声了一口气,缓缓道,“娘,你觉得爹是个伟大的人么?”

“当然啊。”老娘听到郑年父亲名字的时候,扬起了头,骄傲的下颚抬起,“你父亲在百姓之中的名望可谓近几年来除了你之外,最高的县令了,你可知那些百姓都是怎么说么?”

“怎么说?”郑年咧着嘴。

“长安县能有这三代县令,乃是整个神都之福分。”老娘叹息了一口气,“这当官儿的老爷们,不用做什么大事儿,即便是能将百姓顾好,能将手里的事情为民办妥,那就已然是最好的官了。”

“若是再能够为民请命,为百姓着想,那可是少中至少的,而你父亲、辛大人,再加上你,都是这样的,那些百姓甚至都已将你们三人比作那道教三清,心中敬佩有加了。”

郑年哈哈一笑,靠向身后的座椅。

“书院里的先生拿出横渠四句教导孩子们,这古往今来的道理,能够做到的却没几个人。”老娘叹息道,“而你父亲则是做到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郑年缓缓叹息,“是么?”

“是啊。”老娘点点头,“可是你知道为娘在生你的时候,你父亲对你的期望么?”

“哦?”郑年坐起身来,“是什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老娘深吸了一口气,“这确实是太大,又太过……”

“那您希望的呢?”郑年凝视着老娘。

老娘从他的眼神之中看到的是希望,是最后的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请求,这不是询问,而是请求,于是抓紧了儿子的手,抚摸着他的手背。

“阿年啊,你从小跟着娘长大,娘看着你从小读书识字,从小到现在,你变化虽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是个好孩子,也是个明事理的孩子,娘对于的期望只有开心快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是娘。”郑年笑着,“你在没银子的时候,还救了这么多郑家人。”

“娘也是看不得人受苦。”老娘温柔的笑着,“孩子,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做那些你认为对的事情,去做哪些你认为值得的事情。”

“如果……”

“没什么如果。”老娘的眼睛里已经噙着泪了,无论一个母亲多么的平凡,那只是她的伪装,对于自己的孩子任何的所思所想,她比天下人都聪明。

“想去就去,想做就做,但是要做好,要做的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即便是招来骂名,即便是浑身污泥,也要问心无愧,心中自清。”

“每个人生来并非是注定的,这些孩子没有一个人是注定成为孤儿的,只不过贫穷和底层的人对于命运的抗争,没有那么多人注意罢了。”

“孩子,你永远是娘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