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对诺奖的探讨(二合一)(2 / 4)

,或许在20年之后,有很大概率我们国家会涌起一波诺贝尔获奖热潮!”

为什么说是20年后而不是现在呢?

因为诺贝尔奖的评审有非常长的滞后性,不是说你有一个大的突破立马今年就能获奖,而是要得到验证,证明这个的确可行。

有人曾经统计一份数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时长是18年。

所以可以看出,这个时间差还是不短的。

对于任弘教授的观点,很快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我不太赞同,有些过于乐观了。”方浩森教授把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然后沉声说道:

“在2000年之前,日本历史上一共只获得过9个诺贝尔奖,但在2000年到2019年的19年里,日本一共获得19次诺贝尔奖,堪比一年一个!”

“为什么日本能够连年斩获诺奖呢?”方浩森凝视着众人,似乎想要\b得到一个答案。

为什么中国近些年一个只诞生两个诺奖,而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却有19个呢?

说起来有些嘲讽,但其中还真没黑幕,获奖的都是物理学奖、化学奖,这类的自然科学奖没有运作的空间。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郑强身上,“郑校长,您是去日本京都大学留过学的,这个问题您应该体会的更深刻。”

躺着也中枪的郑强忍不住苦笑一声,回忆起当初的留学经历,还有近些年也去日本访问过。

“我想了想,简单概括日本能够成为诺奖常客,主要有两大原因。”

“1、日本政府对教育和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b搞科研的自然都是奔着成果去的,而这个出成果的时间需要多久呢?也许顺利的话只需要年,但是不顺利的话,可能要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也完全可能。”

说到这里,郑强脸上有些黯淡,“咱们国家的科研体系你们也知道,要是没出成果别说五年,三年可能就被取消基金投入了,取消团队重新开始另一个课题,日本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2、日本有体制优势。日本属于西方世界的一员,很多科研都是与英美一同参与的。\b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财物交流,设备互相使用,这点\b就对咱们国家不太友好了。”说到最后,郑强叹了口气。

至于为什么不友好,不用说几人也明白。

设备禁运,信息封锁,实验室也不对中国开放,至于什么国际合作的大项目更别想参加了。

不夸张的说,基本上任何高精尖的东西都要自己从零开始建设。

最后,郑强一脸古怪地说道:“这些年日本人的获奖热潮主要得益于过去的人留下的财富,随着日本老年化的加重,这个趋势或许会慢慢降下来。

而且我看了一些数据统计,日本的论文数量是全球唯一正在减少的国家。”

正常来说,一个国家的论文数量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科学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学术界,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牌面。

但这些年日本老年化加重,在高校已经能够明显看出来了。

10个研究生,至少有5个中国留学生,甚至有些严重的领域,10个研究生,可能有8个,甚至9个都是中国留学生。

尤其是到了博士阶段,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远超本国。

有些教授也是中国人,夸张的时候手下研究生全是中国留学生,教授也懒得用日语,上课直接全程中文了……

“日本的现状非常值得警醒,中国在许多地方走的是日韩的老路,比如老年化这点在我们国家以及很严重了。”方浩森先是提了一嘴这个,然后严肃地接着道:

“为什么我说任教授的观点过于乐观?因为日本能够成功就像郑校长所说,主要还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