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归途过半(2 / 3)

兵力的消耗倒是不少。

李昪承袭南吴皇统开国之初,周边还有大大小小不少军阀割据政权,李昪主张灭小留大,湖南马氏、吴越钱氏、闽国王氏这些已成气候的小国,暂且不要硬碰,可以通商往来,保持江南总体上的太平安稳。

这些小国对于南唐而言,无法构成毁灭性威胁,只有北方的中原王朝,才是南唐最终大敌。

李昪对此有清醒认知,施政方针也是照此坚定不移执行。

可惜李昪喜好服用丹药,最后也因此中毒而亡。

李璟继位后,得到父亲为他积蓄多年的丰厚家底,自以为国库丰盈、兵强马壮,那叫一个意气风发,秉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毫不犹豫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事。

几年打下来,灭亡了闽国,在泉州留下一个听调不听宣的清源节度使。

又在苏州太湖流域和吴越反复争夺,最终以无锡为界,占去太湖以北三分之一的地盘。

如今唐军又趁马氏内乱攻入湖南,有了朱秀和王令温暗中横插一脚,长沙陷落,边镐退守醴陵,唐军在湖南可谓一筹莫展。

就算有查文徽率军援助,湖南之地的混乱,也足够唐军喝一壶,没个两三年,湖南地界安稳不了。

李璟攻湖南算是战略决策失误,唐军陷入泥潭,空耗钱粮,相当于在唐国朝廷身上扎了个小口子,流血不停。

王令温导演长沙大乱,就是把这个口子撕裂,让唐国朝廷流更多血。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查文徽若是救援不及时,边镐迟早葬送在湖南。

经此一战,湖南军民深恨唐国,马氏麾下的大小军阀,也不会再信任李璟。

湖南这颗钉子,算是永久钉在唐国西境。

只要唐军无法彻底平定湖南全境,李璟就得调遣重兵驻扎洪州、袁州一带,防备楚兵袭击。

西边湖南、北边江淮,两条战线需要重兵屯驻,对于唐国朝廷可是个相当巨大的负担。

于大周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除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根治江南门阀政治、变革赋税制度,减轻底层百姓负担的思考,朱秀也一一记录在桉。

这些改革举措,凭借徐铉一腔热血永远无法实现,但等到有朝一日,周兵攻入江宁,统一江南,携大一统王朝之势,就能发动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

“哎呀~”

思索间,周宪一声惊呼,打断了朱秀的思绪。

马车颠簸,砚台里的墨汁泼洒在她的襦裙上,晕染一片黑污。

朱秀搁下笔,收拢纸张,笑道:“不写了,把砚台墨锭收起来吧。”

周宪小心翼翼收好文具,擦拭干净桌面上的墨汁。

见她一脸心事重重,也不说话,朱秀靠坐厢板,闭目养神。

过了会,只听周宪低声道:“是不是只有等到大周和大唐开战,我们才能重新踏上淮南土地?”

朱秀睁开眼,笑道:“为何这么问?”

周宪轻咬唇,“你写的那些,不就是要献给周主,好助周兵伐唐!”

朱秀澹澹道:“呈送我主的情报书,早已经递到开封去,这些,不过是我个人对于江南局势的一些思考。”

周宪忍不住道:“爹爹说,徐尚书极力呼吁朝廷改善民生吏治,可惜反响平平,独木难支。

你既是徐尚书的朋友,在江宁时,人家又对你仗义相助,你为何不把这些改革举措和建议送给徐尚书?

如果陛下能够采纳,相信江南百姓日子会好过不少。”

朱秀摇摇头:“凭借徐先生一人,想要推行改革绝无可能。这些东西给他,反而会害了他。

江南守旧势力庞大,顽疾沉疴,仅凭几个有识之士呼吁,难以撼动其分毫。

这也就是为何你父亲暗中支持改革,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