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论契丹之患(2 / 4)

柴荣见他沉默不言,笑道:“文伯公有何话不妨直说。”

王朴作揖,叹服道:“人言朱文才有经世之才,今日方知传言果然不假!朱侍郎的建议更加面周到,王某佩服!”

朱秀笑道:“文伯公过誉了。”

柴荣看看二人,爽朗大笑:“你二人建言各有可取之处,朕今日召你们前来商谈,受益匪浅啊!”

二人又一同拜谢。

其实柴荣心里很清楚,相比较朱秀的建议,王朴的战略规划太过被动,也太过取巧,把攻略江南放在战略首要地位。

按照王朴的设想,国家大一统的前提,是建立在彻底灭亡南唐的基础上。

至于后蜀、吴越、荆南、岭南等地都不足为惧。

等到大江南北一统,收复幽燕指日可待。

柴荣又问朱秀:“你方才说契丹方面有可趁之机,究竟是何意?”

朱秀笑道:“契丹虽然面彷照汉家制度立国,但数百年来的部落贵族联盟制还未彻底消绝。

耶律阿保机家族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已故太后述律平、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到如今的耶律璟,哪个不是经过一番惨烈厮杀,才夺得帝位大权。

辽国皇位传承天然伴随血雨腥风,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契丹上层贵族在盘汉化学习汉家衣冠传统,和恪守祖制、维护部落联盟奴隶制之间摇摆不定。

臣料定,契丹内部争权夺利的传统还会延续下去,不经过几代人的厮杀演变,契丹人难以在发展大局上形成一致。

臣建议密切关注契丹内部局势,一旦其内部生乱,契丹各部族陷入内斗,就是我朝出兵收复幽燕的良机!”

柴荣默默点头,没有对朱秀这番话做出评价。

王朴道:“契丹势大,兵锋凶勐,一旦轻起战端,结局难以预料,为何不等国家彻底一统,国力精进之后,再徐徐图之?”

朱秀苦笑道:“文伯公可想过,如果等到我朝彻底一统,再经营几年积攒国力,之后调集重兵北伐,与契丹人决战。

可到了那时,契丹贵族内部也基本完成整合,制度统一,号令严明,再无内乱之忧,国力蒸蒸日上,不见得比我朝差。

那时候,契丹占尽幽燕地利,掌握战略主动权,是战是和,凭契丹人说了算。

河北至云朔一带的防务,将会成为我朝无比沉重的负担。

那时再想解决边患问题,就不是一两代人能做到的,汉人和契丹,将会陷入长久的对峙局面。”

“这.....”王朴愕然,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难以反驳,苦笑着长叹口气。

柴荣和王溥皆是面色凝重,沉默不言。

朱秀所说的情况,的确是完有可能发生的。

契丹人几次南侵计划无疾而终,不就是因为关键时刻,上层贵族集团发动动乱,为争夺帝位惨烈内斗,最终无暇南顾?

耶律阿保机之后,耶律德光上位,联合母亲述律平对付兄长耶律倍,将其软禁在东丹,逼得耶律倍不得不南投明宗李嗣源。

耶律德光之后,耶律阮凭借战功人望和太祖长孙身份,获得大部分部族首领支持。

而述律平则青睐小儿子耶律李胡,双方隔桑干河陈兵对峙。

多方斡旋之下,才达成横渡之约,避免一场惨烈内战。

广顺元年,刘崇请耶律阮出兵南下灭周,行至武州祥古山时,遇弑被害,契丹大军匆匆打道回府。

耶律德光长子耶律璟异军突起,率军平定各部叛乱,登上帝位,太宗耶律德光一脉重新执掌大权。

可契丹内斗的根源依然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消停。

目前来看,内斗主要产生在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两大分支之间,契丹王族依然掌控绝大部分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