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治愈民族文化伤口,从我辈起!(求订阅~月票!)(2 / 5)

缩,甘肃学政叶昌炽识货,但也只是索要物品研究,并未对藏经洞进行有效保护,只是丢下一句检点经卷,就此保存。”

“对官老爷失望的王道士,甚至直接给老佛爷写信,但那时候的大清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根本没有在意这些事情,于是,敦煌这最为灿烂的文化,又继续被这一位平凡的王道士所看管。”

轻轻一叹。

在诉说王道士这一路艰辛不易中,李少杰说起了一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名字。

那所谓探险家的强盗!

“后来,英国犹太所谓的探险家斯坦因来了,在助手蒋师爷的带路下,手持当地官员开具的许可证,来到莫高窟,想看洞内经文。”

“王道士看到是洋人,断然拒绝。”

“但一个普通的道士,怎么敢反抗有当时官老爷引路的外国探险家呢?”

“这位强盗不死心,甚至编了一套唐僧西天取经,而他如今又从印度寻迹而来,搜集唐僧遗典的故事,骗过了王道士,于是得以看经文。”

哄骗,欺骗!

还有正规文件与手续。

这波简直飞龙骑脸。

或许,很多人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鬼话根本不会相信。

但这些话,对于一个有些愚昧,而且同样信奉宗教的小人物......

却很有说服力。

“最终,斯坦因想买经文,而王道士因为要清扫洞窟,修建道观,以及修缮维护藏经洞需要钱,于是极不情愿的妥协了。”

“后来,法国人,霓虹人,灯塔人......甚至有人暴力的粘走了壁画。”

“当敦煌文化扬名海外后,意识到了藏经洞价值的大清才真正慌了,拨银6000两责令将其运到京城,但这6000两,层层剥削后,到王道士手中只有香火钱的三百两。”

“而文物从敦煌运往京城的过程中,也因为层层剥削,文物被途径的官员贪墨,对仅存的文物,造成了再一次的流失......”

李少杰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势如此,王圆箓贫苦的一生,也只能凸显小人物在当时的无助与可怜。

“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犯下的罪,是无知,留下的功,是赤诚。”

“起码,在我看来,他比自私的张大千,比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余秋雨先生,要更像是一个无私的人。”

李少杰翻了个白眼。

对余先生学术上的成就,显然是佩服的。

但站着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首先是自己做到无暇。

反正,李少杰肯定是没法抛弃十几年的糟糠之妻。

“其实,我同意余秋雨先生所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古老的民族正在滴血,更加同意他所说的,后来研究敦煌的学者,只得一次次屈辱的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交卷。”

“可一切抛弃掉当时社会背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的人,在我看来,的的确确,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少杰摇了摇头。

毕竟,人无完人。

在敦煌的血泪史面前,余先生愤怒也是应该的。

可在李少杰看来,真的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将错误推给一个人。

“我并不会觉得,我们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也不该如此草率将他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

“因为,想要赶紧找到一个目标发泄自己内心的狂怒,掩饰的都是自己的无能,懦弱,与卑微,简称就是无能狂怒。”

“你为什么不去恨清廷?为什么不去恨无能的官员,为什么不去恨贪婪的侵略者?”

“偏要拿一个小人物泄愤了是吧,是因为别的人你得罪不起,你只敢喷小人物?”

文物被掠夺,自然是无比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