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牢狱肆(2 / 3)

无双群侠传 朔望月78 3494 字 2022-04-29

回过神来,叫道:“我没说谎,我说的都是……”“真的”二字还没出口,一个军汉早一拳打来,正中面门,顿时口肿鼻破,鲜血直流。鼻子又痛又酸,连眼泪也打了出来,还好鼻梁未断,再不敢出声,叫两人拖着直行。

走了好远,进了扇门,一股凉风扑来,里面却是又冷又黑,下了几阶台阶,终于看出这是个牢房,心中更怕,两个军汉带着他走到最深处,一个驼背的狱卒开了扇门,一个军汉用力一甩,把他扔了进去,道:“好好看着,一会大人来提!”

那牢房不过一丈见方,甚是狭小,都是大石所砌,一边角上有堆稻草,另一边靠墙放了一个便桶,满屋都是骚臭潮霉之气。萧平安缩在墙角一动也不敢动,看着两个如狼似虎的军汉走了出去,终于哭出声来。

哭了一会,他究竟年纪幼小,涉世不深,只道那郑大人真的是以为自己撒谎,哪里知道这是个天大的阴谋,心里只道大人还要问我,到时候说清楚便是。

过了几日,却始终无人来提他,也没人来给他带上手铐脚链,只有那又老又驼的狱卒每日给他送两顿饭来,都是些清汤寡水。他忍不住向那狱卒打听,那老狱卒摇摇头,指指耳朵又指指嘴,原来他不但又老又驼,更是又哑又聋。

萧平安心里焦急,记挂着梅盈雪的生死,只是被关在牢里,却又有什么方法可想。如此又过了几日,他突然想到,十有八九是那郑大人终于知道了消息,已经带人去救梅阿姨他们去了。如此一想,心里顿时一宽。想那军汉说郑大人还要再审问自己,为何一点动静没有,大概正是因为郑大人带兵出去了,根本不在城中。

越想越是有理,顿时心宽了不少。又过了不少时日,始终是没有人来问他,每日只是两顿难以下咽的饭食。

萧平安在牢房之内,无事可做,整日的只是胡思乱想,为什么郑大人还不来?难道仗还没打完么?那自己不知道还要关到什么时候。

一日突然想起,郑大人是不是看出了自己是个逃兵?对了,定然没错,自己还穿着兵卒的裤子,郑大人是什么安抚使,官比县城里那个好心的官还要大,定然是知道了。想起自己被人吊着打时,有人说逃兵是要砍头的,这下自己多半是性命难保了,只怕就是要等秋后问斩,一张脸顿时吓的白了。

其实宋时历代皇帝对逃兵之罪各有处置,宋史志第一百四十六兵七(召募之制)载,“逃亡之法,国初以来各有增损。”一般而言平常之时如果士兵逃跑,一般逃跑满三天或者七天才是死罪,不过又有“帝曰:临阵而亡,过十日而首,得不长奸乎。安石曰:临阵而亡,法不计日,即入斩刑。”那是说如果是在打仗的时候临阵脱逃,立刻就是死罪了,从来没有再等秋后问斩的道理。

这些萧平安自然不懂,平常听人家说的都是“押入大牢,秋后问斩”,只当杀人都是如此,自己被押入大牢,下面定然就是秋后问斩了,可是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始终没人来拿他问斩。

无人来斩他,天气却是越来越冷。这牢狱一半建在地下,甚是潮湿,平常也较外面为冷,现下已将入冬,更是冷的刺骨。他只得每日钻在稻草之中,却是又刺又痒,更有不知道多少虫子和他睡在一起,饿了就拿他开饭,实是不堪其苦,但离了稻草却又冷的厉害。

一天夜里,实在睡不着,突然跳起来手舞足蹈,出了些汗,倒是暖和了不少。想起军中教过自己一套拳,当下依式练了起来。

他练的是套太祖长拳,相传是开国太祖赵匡胤所创,甚是寻常,于当时流传甚广,军中也有教习。只是他从军不足两月,学的似是而非,招式也早忘了大半,他也不管练的对与不对,反正也无旁人看着,按照自己记得的一招一式打完,出了身汗,倒头又睡。从此每天没事便打这套拳,反正闲来无事,他性本木讷,整日里就是这套拳,打来打去,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