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虎将伍(2 / 3)

无双群侠传 朔望月78 3110 字 2022-05-21

。见到旁族的水草丰美,就去攻占。帐篷里没有一本书,却最爱丝绸和黄金。江南富饶之地,蒙古人又岂会不动心。”

古时蒙古人把牛羊、牧草、女人都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志,为了自己部族的壮大,侵略弱小部族是家常便饭,在他们看来,也是天经地义。蒙古人有抢婚的习俗,有女人才能繁衍,部族才能壮大,抢走别的部族的女人,就是壮大自身。在部族的战争中,女人作为战利品,是不会被杀害的。

铁木真父亲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母亲诃额仑出身弘吉剌部,本同蔑儿乞惕人也可·赤列都结亲,但在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也速该根据“抢亲”传统抢来诃额仑,这才有了铁木真。

所谓报应不爽,铁木真结婚后不久,老婆孛尔帖也被人抢走。而抢人的正是蔑儿乞惕人,他们为报诃额仑被抢之仇而来,顺道掳走了孛尔帖。蔑儿乞惕部并不好惹,乃是一个异常凶强的部族,其人用大弓长箭,据说还会杀死他族人生食其肉。

九个月后,铁木真打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仗,将孛尔帖顺利夺回,但孛尔帖已经怀孕,生下的孩子便是术赤。因此术赤一直被质疑不是亲生。好在铁木真视他为己出,对孛尔帖也是一直厚待,后封正宫皇后,母仪天下。

也正因此,铁木真恨极了蔑儿乞惕人,去岁打跑了不说,十多年后想起,还不解恨,直接派速不台追了上千里,一族全灭。

相比抢亲,所谓“收继婚”,更让中原汉人诟病。乃是指丈夫死后,女子要嫁给其兄弟,或是夫家其他男性,甚至亡夫的父、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蒙古族、凶奴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藏族、满族、乌孙人、扶余人与高句丽族等都有此习俗。

在汉地“收继婚”早在先秦便为人不齿,以后各朝均有法律规定废止。历史上隋炀帝收继其庶母宣华夫人,唐太宗收继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唐高宗收继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都是被人骂的狗血喷头。

而四大美人的王昭君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被迫要嫁给其长子复株累单于。王昭君不能接受,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最终也成为这一制度的受害者。

在儒学兴盛的宋朝,此习俗更为世人不齿,导致汉人对蒙古族的印象也是极差。

柴九说罢,也是感慨,道:“所谓弱肉强食,强大就想征服,羸弱便被奴役,古来莫逾此理。”

张易之道:“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文武双济,无所偏废,才能外御强敌,内安社稷。太祖立国之初,受五代十国之乱,天下疲敝,欲安邦必要休养生息,铸剑为犁,弭兵息民,本是至理。但杯酒释兵权,以文臣压抑武将,却是不智之举。及太宗继位,国已无可战之师,屡次败于辽人,渐至闻风丧胆,只能屈己修好,羁縻勿绝。再遇金人,亦如是,接连丧师辱国,此皆武备不修之祸也。”

宋人崇文抑武,读书人更是自觉比武将高贵,甚至战场之上,也是文臣为主,武将为辅,以致本末倒置,败军折将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易之这般较为激进的读书人,已是极为愤慨。

沈放初见张易之,便是在临安乾元书院听吴曦讲兵法,张易之畅评李广,也叫他印象颇深。

崇文抑武,始于宋太祖,确立于宋太宗。赵匡胤自己是武将窃国,黄袍加身,认定“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对武将本就忌惮。立国之后,国内一片狼藉,必用文人治之,因此必须摆足姿态,处处厚待文臣,甚至立下“勒石三戒”,告诫子孙“不杀士大夫”。

至此之后,重文轻武之风一发不可收拾。文臣集团更是趁势而起,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上弱君权,下塞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