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名将肆(2 / 3)

无双群侠传 朔望月78 3268 字 8个月前

几眼,便是皱眉,道:“太慢,太慢!”

十余个将官跟在身后,许俊上前道:“启禀将军,大伙都肯出力,只是工具太少,这一个人干活,七八个只有看着。”

毕再遇道:“要什么工具,刀枪棍棒,手掌指甲,都白长的么!”

许俊道:“末将明白了。”

毕再遇道:“你明白什么,要你分段开凿,就分这么几段么?留三千军卒,城中备防御工事,其余人都派出来。还有那五百民夫。干活你们不行,各段要找个明白人管事,特别是老工匠。”又道:“各营各都,分段来挖,先成者重赏。”

许俊连连点头。

沈放和柴霏雪也是微微颔首,这毕将军处事果断,说话一针见血,当真是名不虚传。身边有几个将官看见,却都是不喜。我家将军责骂也就罢了,你两个小子跟小女人,跟着点什么头。

毕再遇面色阴沉,又道:“天色已晚,叫城中送上汤面,吃饱了肚子再干。”

一行人回到路上,上马又行。天色说黑就黑,转眼天际只留一线余光。前面一道黑色堤坝,有如长龙,卧在田野之上。

滁河古称涂水,唐代改名滁河。发源于庐州(今AH省肥东县梁园镇),自西向东,至六合入长江,全长约二百六十九公里。

河堤之下,也有军士正开凿河道。毕再遇停步看了几眼,才带着一行人上到河堤之上。未登其上,便闻哗哗水声。顺着堤岸望去,一条大河正自面前流过。

滁河在六合境内,忽由东北折想东南,有个近乎直角的拐弯。转向之后,此段河道几是笔直一线,一览无余。

天色已黑,水也呈深黑之色,倒映的堤坝又为其添上重重一笔。

毕再遇道:“史上这滁河也是频频泛滥决口,为祸乡镇。这开河之事不可马虎,你们可寻到人了?”

许俊面露难色,道:“修过水渠的老人,倒是寻到两三个。但话也说不清楚,也没干过挖大河的事。”

毕再遇皱眉不语。他面色一沉,众将官无人敢说话,有几个更是低下头去。

沈放南北眺望,忽然问道:“诸位打算在此开口么?”

毕再遇道:“小友懂水利?”

沈放摇头道:“我有几位师兄,懂这些门道,我却是未曾入门。”

毕再遇哦了一声。

沈放道:“但我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毕再遇道:“但说无妨。”

沈放道:“其一,我觉得该在这河下游筑坝。”

毕再遇眼睛一亮,右手攥拳在掌心一击,道:“对,对,我倒是忽略了。冬日水少,下游不拦住,这水也流不快。”

沈放道:“我瞧这河床挺高,下游筑坝,将水位抬的越高,下冲之势更强。如此一来,开凿的河道不需多深多宽,水流之力,自可冲开。只是不知这河深,流速,河床与下面田野有多大落差。”

毕再遇点头,叫过许俊道:“沈公子要知道几个数,你带人去测了来。”

军中斥候打探消息,数点兵马,探勘山路,测水深水流,寻易渡之处,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许俊听沈放讲了一遍,牢牢记住,当下寻人去办。

毕再遇站在堤上,看着河水出神。十余将官陪在左右,无一人走动说话。柴霏雪一个人站的稍远,白衣飘飘,夜色之中,更显亭亭玉立,卓然不群。

过了好半天功夫,毕再遇又招手叫沈放过去,问道:“听稼轩公说你父被奸人所害,壮烈捐躯,究竟是何故事?”

沈放不愿多说,但话一开口,却是刹不住车,越说越多。里县之事,事发时他尚小,而且军阵之事,都非亲历。但燕长安多次与他谈起,诸般事情,说的详细非常。

毕再遇慢慢坐倒,众将官面色也渐是凝重,跟着坐成一圈。柴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