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冷雾贰(2 / 3)

无双群侠传 朔望月78 3163 字 8个月前

沈放借势继续后滑,已到游廊之下,霍远追上,一招“风卷残云”。

沈放腰腹一挺,人已直立而起,脚跟轻旋,已经让过,顺势藏身柱后。“叮”一声脆响,长剑斩在一根廊柱之上。

霍远也是暗自点头,沈放这小子固然狡猾,武功却是实打实的练的扎实,单这腰腹之力,便是不易。剑锋中柱,却如活蛇一般,贴着柱子一折,剑尖点向沈放咽喉。

沈放单手揽住廊柱,身子飞起,让过剑尖,反手也是一剑横拍。剑身中柱,剑尖一般弯折,刺向霍远。

宋卜峰目光一凛。

剑乃百刃之君,起初剑乃铜所制,质地软钝,加入锡后,青铜剑的品质提升了一大截。再有铁剑,再有精钢。精刚所铸的刚剑不但质地更为坚固,而且提升了韧性。好的精钢剑,可以弯曲九十度不折,还原后不见一丝偏曲。

但长剑要弯曲,须得用较大力道拗动。昔日史嘲风在临安林府,双手拗曲三剑,内功着实骇人。

沈放手中归元剑,乃是罕见神兵,质地之坚,不逊精铁。不在末端发力拗动,单以剑身敲击杠杆之力,便能叫剑身弯折,发力之迅捷,取位之精准,对剑性之把握,缺一不可。

霍远能刚剑化柔,并不稀奇,沈放这一招,却是出乎宋卜峰意料。

剑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扫”等等为基础,但越是高手,“劈、砍、崩”越是少用。剑走轻灵,刚柔相济方是正途。

庸手多用“劈、砍、斩”,拿着剑当柴刀使。入了门径,多用“刺”。而真正的高手,则多是“削、切、割”。剑身越软,回弹越快,在切割之时,反是越加迅捷凶悍,剑身弹动,变招更是鬼神莫测。

沈括《梦溪笔谈》载有软剑,“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可以屈置盒中,纵之复直”。其实此剑,只是韧性更好的刚剑。与后世印度人引以为豪的可以弯曲如腰带一般的真正软剑还是差别极大。

能刚剑化柔,在剑法一途,已是不能小看。

霍远冷笑一声,道:“好”。长剑一立,已将沈放归元剑压住。内劲一发,压的归元剑不能回弹。

长剑弯曲之后,立刻就要回弹。霍远这么一压,力道立刻加倍回到剑柄。

霍远不愧是老江湖,这一招使的极妙,沈放内力远逊,归元剑又韧性极强。压住沈放长剑,如伸手夺剑一般无二。

沈放手腕内翻,看似以腕力硬板,力道一触即收,忽然松手。归元剑尖啸一声,剑身猛地反弹,剑柄砸向霍远面门。

霍远也未想沈放竟会弃剑,咫尺之间,猝不及防,急急缩身。手上一松,归元剑划个圈子,高高弹起。

沈放靠着柱子,轻轻巧巧一个转身,一伸手,已经接住长剑,顺势一剑刺出。

宋卜峰挥刀挡住。

霍远输了半招,恼羞成怒,也自柱后绕出,挥剑平削。

沈放忽然就地一滚。

“叮当”数声。却是宋卜峰和霍远对了一招。

两人本是前后夹击,霍远忽然冒出,来的突兀,方寸之间,距离又近,沈放这就地一滚,两人竟是都收势不住。

沈放与霍远游廊之内交手,宋卜峰却是只能看到一半,而他出手相助,霍远正在廊柱之后,也未瞧见。

两人刀剑相交,谁也未敢收力。

宋卜峰心头不喜,暗道,这姓霍的小肚鸡肠,定是怪我先前出手,当真是好大喜功,外加不识好人心,忍不住道:“霍兄小心。”

霍远却更是不高兴,对手刀砍过来,势大力沉,谁知是何居心,冷声道:“宋兄也要小心才是。”

宋卜峰眉头一皱,拧身飞扑沈放。

谁知霍远却也是一般心思,这小子分明武功不如,我一人足矣,何须你来多事,也是一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