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有理让三分(2 / 3)

没错,昌达牌蓄电池在乘胜汽车公司做实验,确实花了一些钱,的蓄电池样品也比较多,在天成公司做实验,不仅的蓄电池样品少,而且没花钱。但是,这不能成为天成汽车公司要求我们降价的理由。”关云天道。

“为什么?给贵公司节省了资金和材料,难道还不该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吗?”

“周总,咱们心平气和地算一笔账,即使给你们百分之一的价格优惠,就算天成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销路不好,两万辆的产能,每年只销售出去五千两,至少也要使用五千套蓄电池吧,五千套蓄电池值多少钱?百分之一又是多少钱?而且这还只是一年的情况。实测过程中,你们给昌达集团省的那点钱,跟这个数字比较,顶多算是九牛一毛吧?”关云天最喜欢用数据说话。

在事实面前,老周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这,你怎么也得给我们有所优惠,天成公司毕竟给你们节省了。”

“我承认天成公司给昌达集团省了钱,但正是我们花钱跟乘胜汽车公司进行通力合作,对昌达牌蓄电池的性能做了充分完整的实测,你们天成公司才敢相信我们的产品质量,否则,你们也会进行多次测试,也就无所谓省钱不省钱了。”

老周再也提不出什么理由,但关云天做事,有理也会让三分,他总会给合作方一些甜头,“周总,价格方面最好还是一视同仁,否则,传出去要是让乘胜汽车公司知道了,我们对人家没法交代,要不这样吧,你在前面谈到运费由供货方承担,那我就同意你的要求,由昌达集团承担部运费。”

“这就算对我们开恩了?”老周显然不很满意。

“要不还想让我们怎么做?别小看了运费,从我们这里到天成汽车公司,仅蓄电池一项,每年的运费算下来也有一百好几十万!”关云天道。

不得不说,老周和他们的采购部经理,都是很会算计的人,关于蓄电池的供货合同,谈了一上午也没定下来,午饭后继续商谈,老周又提出一个条件,“关总,如果天成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打开了销路,必然要建二期工程,到那时,我希望蓄电池价格在现有基础上降低百分之五,因为我们的用量增加了,昌达集团蓄电池的生产规模也就扩大了,有了规模效应,蓄电池成本自然也会下降。”

天成汽车公司是私营企业,关云天理解老周的精打细算,他跟叶佳怡早就计算过,即使现在的一期工程,年产三万套蓄电池,都能达到经济规模,真要是像老周说的那样,到了天成公司都要建设二期工程的时候,电动汽车就被消费者广泛认可了,整车销量增加,对蓄电池的需求必然同步增加,到那时,昌达集团也许就要建设第三条蓄电池生产线了,有了那样的产能和销量,规模效应将会更加显著,蓄电池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但是,老周张嘴就要求降价

百分之五,这胃口也太大了,即使再显著的规模效应,也不能把降低成本的收益都给用户啊!作为生产商,至少也要留下一半。“周总,但愿你说的这种情况尽早到来,不过,即使那样,你这降低百分之五的要求,也实在太高了!我们根本消化不了。”

“到了我们建设二期工程的时候,其他车企的电动汽车应该也都打开市场了,对蓄电池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昌达牌蓄电池的生产规模将随之成倍增加,其生产成本还不得下降一大块?”

旁边的叶佳怡接了过去,“规模效应肯定有,但绝对没有周总说的那么显著,我们早就做过计算,即使达到原来规划的产能,成本最多也就下降百分之三到五。高容量蓄电池属于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效应虽然有,但不像传统产业那么大。”

“周总,我看这样吧,从你们的二期工程开始,昌达集团供应天成汽车公司的蓄电池价格,在现有基础上降价百分之二点五,这相当于将扩大产能后因为规模效应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