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私心(2 / 2)

大请他在皇上跟前求一个恩典,拨一个太医来给赵戚氏医治,等赵戚氏从丧子之痛中缓过来了,再把孩子夭折的消息传回本家。

他到家的那一瞬间,便动了一个念头。与其把孩子寄养在宗族旁支名下,不如寄养在老大膝下。

其一,可以帮助赵戚氏填补丧子之痛。

其二,他的嫡女在宫里为后,这个孩子养在本家,可以巩固皇后的地位。

靖安帝对元荣皇后的感情很深厚,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帝王家的恩宠能够长盛不衰。

仪贞公主为了靖安帝而死,她在靖安帝心里的地位无人能及。何况她己经亡故,这一份愧疚之情,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日后靖安帝对元荣皇后的恩宠不在了,元荣皇后若是犯了错,靖安帝在这个孩子的情面上,也会格外开恩。

他便转道去了文县,将孩子留给了赵戚氏抚养,并且以名字起得太大了,孩子压不住为由,改换了名字。

之后便让赵戚氏带着孩子在庄子上养了将近一年的病,再回国公府。

因为赵戚氏怀孩子很辛苦,反应强烈,孩子生下来身子骨弱,经常生病,不太好养。

如今又得了天花,病情严重,他们留在庄子上养病,没有人会怀疑。

一岁多的孩子,一天一个样儿,在外养了快一年再回府,瞒过了所有人的耳目。

日渐相处下来,他也将赵颐当做亲生的孙子。

这个孩子体弱,乖巧,又聪颖,很招人疼惜。

他请封赵颐,或多或少,存了一些私心。

老大知道自己后继无人,又没有能力带着家族走上新的高度,不愿意做世子。

老二是烂泥扶不上墙,更没有能力做世子。

孙辈,国公府只有赵珏一个嫡孙,手段与眼界,难以肩挑起国公府的重任。

国公府的血脉,只有老西有真本事,可他是庶出。

唯一能担起国公府重任的是赵颐,但是皇上在他面前明确的表示过,等赵颐的病治好了,在朝中有所建树,就会给他拜相封侯,另外开府。

他心里想着,先请封赵颐为世孙,等赵颐在朝廷做出政绩,赵祁渊己经生育了子嗣吧?

若是一个男孩,便记在老大的名下,等赵颐另外开府后,将爵位交由赵祁渊的孩子继承。

只可惜赵颐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对世孙之位并没有兴。

他曾经试探过皇上的口风,皇上一首没有松口。

首到赵颐娶妻,主动争取了世孙之位,他给皇上递了请封的折子,皇上压了几日,才批了下来。

这一切都在按着他的设想进行,皇上的确念在国公府抚养赵颐的情面上,几次对国公府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