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为袁本初降半旗(1 / 3)

大汉大忽悠帝 郑端木 263 字 2021-11-12

第875章为袁本初降半旗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袁绍也顾不上前往珠崖缅怀袁术了,转而对广州刚刚成立的各级议院的议员们说,诸君都是本地人望,以后做了议员,更是朝廷耳目,百姓喉舌。可是咱们不能只会看着百姓受苦,更不能只会帮着百姓哭穷。咱们为了建设大汉,建设家乡,为了帮助咱们的乡亲四邻生活安定,共同富裕,也要尽一尽咱们的绵薄之力。

有了袁绍的倡导,徐闻修建人工河渠的项目很快便得到徐闻、合浦,乃至整个广州各界的积极响应,包括驻扎在徐闻的南方舰队的兵士们,也会在训练之余,集体出动,前来帮忙。河渠的设计方案是先从北边的山区之中寻找水源,而后借助地势修建一座蓄水水库,再与河渠连通,一路修下来,中途修建水塘与支渠,将来可以蓄水,灌溉周边。

如果这条河渠水路修通,可算是为“徐闻半岛”上的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有人感念袁绍的恩情,便提议将这条人工河渠命名为“本初渠”,或者是根据袁绍的职务而命名为“议长渠”,当然了,也有人根据河渠流经的地方而取名为“海康渠”或是“徐闻渠”。

然而如今的袁本初,早就不是当年的心境了。他曾经渴望为国效力,也渴望得到名望,或者是刘汉少的夸奖。

出风头呗。

能够在做事的同时名利双收,还不好?

可是现而今的袁本初早就看淡了这些,因为该有的他都有了,并不稀奇。而随着年纪渐长,很多事情总是比以前看的更加透彻,更加明了,也更加真实。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吧。

于是袁绍便对众人说:“虽然修建河渠之事是老夫出面张罗的,但是真正在工地上拼命干活的,都是咱们那些年轻的小娃,是咱们大汉的大好儿郎们!这才是真正的可喜之事。只要咱们大汉的这些年轻儿郎们,能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把咱们大汉的志愿一辈一辈地传递下去,那么咱们大汉必然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强大,也必然会永远年轻。所以老夫提议,不如咱们这条河渠就叫大汉儿郎渠,好不好?”

“不好!娃儿反对!”

众人脑门黑线,心里话说,这谁家的娃呀?

搁这儿裹乱来了!

袁政议长亲自帮咱们张罗着修河渠,还做好事不留名,你娃居然还反对?

然而等着袁绍等人寻声望去,却发现说话之人并非是一个娃,而是一个女子,瞅她那个年纪,或者称之为“女娃”也行?于是袁绍和颜悦色地问道:“小女娃,你是何人呐?因何要反对老夫的提议?”

“女娃”毫无惧色,还喜滋滋地说:“袁议长,娃儿是娃们新塘村的妇女主任。您能够来给娃们修河渠,那可是给娃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但是咧,修河渠,娃们妇女也要出工出力咧。娃儿那些姐妹哟,可以在工地上帮着大家洗衣做饭,有些身体很壮的姐妹哦,也能和大家一样挑土推车,会很努力咧。那个袁议长哦,如果娃们这条河渠叫作儿郎渠的话,那娃们那些姐妹,付出那些辛劳,都被您给忘记了咧。”

袁绍被“娃儿”娃晕了,笑呵呵地说:“怪我,怪我,是老夫考虑不周。你们这些小、女、娃、儿……可不要责怪老夫哟。”

而后,袁绍想了一想,复又说道:“不然……咱们这条河渠,就叫作大汉青年渠,

如何?”

“好!”

“娃儿”妇女主任终于带头鼓掌了……

便是如此,袁绍一连多日奋战在“青年渠”第一线,虽然干活的都是大汉的娃儿们,不用他亲自挑土推车,但是工程进度、各方协调等等事宜,一点也没让袁绍少操心,而后可能是白天太热,晚上又贪了凉,于是便病倒了。

起初袁绍没在意,坚持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