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枭雄(七)(2 / 3)

言。

徐乐朝众人点点头:“打天下要靠刀剑,坐天下便要靠文章。

虽说咱们都是武人,可是也得承认,兵甲只能杀人不能安民。

要想让子孙过上太平日子,便得要读书识字,让人懂得道理。

当日阿爷也教大家识字,不过说起成效,就远不能和厮杀相比。

这不怪大家也不怪阿爷,而是没办法。

咱们神武就是那么个地方,云中的汉子天生就是玩刀比拿笔利索。

可就算咱们在腹里,也是没办法。

阿爷想教,大家想学,也没有办法教,因为我们没有书。”

满室无言。

徐乐所说正是症结所在,徐家闾那么多人,并不是都愿意当睁眼瞎,更多的还是没办法。

都说穷文富武,可是对于这时代大多数人来说,读书也不是穷人可以奢望的事情。

战乱多年民生多艰,普通人家哪里有条件藏书?

大部分书籍掌握在世家高门手中,他们的庞大财富可以支撑自己的知识储备,反过来这种储备,又让他们可以垄断文教。

普通百姓若是天赋过人或是别有奇遇,在武力一道还可以有所发展。

可是要想读书识字,就真的是一点门路都没有。

只能期望得到能人教授,又或者机缘巧合结交世家,从他们手里借阅书籍。

当日徐敢在徐家闾可以置办刀枪剑戟,也可以偷着准备铠甲,唯独没办法变出几本书。

就连徐乐的文墨,都是老徐敢不惜精力一笔一划教授,书也是靠自己的记忆背诵默写出来。

这些事太耗心神,也只能一对一教给徐乐,其他人根本享受不到。

若是当日徐敢手里有几本书,情况自然就好得多。

至少可以对着书讲,或是让人对着书念,效果都会好很多。

步离看着那些书也是两眼发直,忽然接话:“当日罗敦爷爷也说过,若是能换几卷汉家的书回去,他便一年不喝酒也没关系。

梁亥特的好汉若是只知挽弓不懂道理,就只能世世代代猎狐。”

“正是如此。

如果我们不读书不识字不知礼,那么子孙后代就只能像我们一样卖命厮杀,永远过不上太平日子。

比这更可怕的是,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可能都会白费,不要说造福子孙,就算是让后代记住我们都没那么容易。

宋大分不清南齐北齐,可教你一身本事的叔父,乃是老柱国贺拔岳的部下。

他们年轻的时候梁朝尚在,从父辈嘴里也能知道南齐为何。

到了你这便只能记住陈叔宝,怕是连梁武帝为谁都搞不清楚,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

宋宝有些不好意思地干笑几声:“让乐郎君笑话了,都怪咱脑瓜子不好使。”

“不!咱们神武大名鼎鼎的铁飞燕,谁敢说你脑子不好使?

恰恰相反,你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慧,若是学文也一准有所成就。

只不过是少年时没读过书,靠着口传心授记忆,自然就容易讹误错漏,记不住前朝也不奇怪。”

徐家闾的庄客这当也都听明白徐乐的意思,知识不能光靠口耳相传,最终还是得变成文字编纂成书。

人的记忆会错会遗忘,写在绢帛、羊皮又或者纸张上的文字则不会。

没人愿意自己的事迹被遗忘,但也没人能阻止这种事发生。

就像宋宝闹得笑话,自己也没法避免。

谁让自家命不好,赶上这么个年头也就只好认了。

可是自己的子孙理应有更好的出路,至少得记住自己的祖先,记住自家祖上曾经的荣光。

众人再看向那些书籍的时候,眼神已经变了。

既不是只顾着看卷轴处的琉璃,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