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入阵(二十六)(2 / 3)

盛唐风华 天使奥斯卡 3248 字 2022-02-14

,这种动作只有一两个就足以分出胜负。

也就是罗士信这种独特经历,让他得以从不同人处学来若干种保命杀敌的绝招,又把这些绝招编练成套。

其威力绝不可轻忽,更不能因为其看上去不像是军中常规本领就认为其没什么用处。

每一个锐气十足的少年,都会被老成持重的前辈称为不知天高地厚,认定其要是不改掉这身毛病,就注定走不多远就会陨落。

这话听上去没错,可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若是没了这身锋锐,还要少年何用?

或许有朝一日人会死宝刀会断,但是在那之前,也要轰轰烈烈成就一番功名,杀一个天翻地覆才对!即便真的死了,也好过庸庸碌碌空活百岁!锋锐十足的少年,正该用这种锋锐十足的武艺!这门槊法其实是传不下去的,别说旁人学不会用不了。

即便是罗士信本人,一旦身体过了这个阶段,也未必还能使出这些招数。

又或者他的脚力更易,换一匹战马,也一样难以配合主人使出这种种动作。

这种招数难以练习更无法传承,对于武功世家而言得不偿失,自然也不会流传,但是其本身确实了得,更体现了罗士信的聪慧。

纵然有人武艺超过罗士信,可论及对于武学的领悟以及艺业的传承发扬,却是远远及不上这位少年郎。

抱残守缺墨守陈规,只知道苦学前人本事全无创新也不想创新的,注定不如这种锐意进取的昂扬少年。

徐乐看着罗士信的槊法两眼放光,心中那股豪气油然而生,掌中大槊也自做出了回应。

这便是所谓的棋逢对手。

不光是指两人基本功力相若又或者武学修为接近,能看到一个足以让自己击节的心思,又或者见到某种充满创意的招数激发自身灵感,同样也是棋逢对手。

徐乐自从投效李唐经历战阵无数也会斗过许多成名大将,不过基本都是正常的战斗,今日先遇秦琼后逢士信,连续遭遇不同寻常的战法武技也算得上不虚此行。

武人的热情往往就是被这种同级别的对手所激发,罗士信这一路古怪槊法,也让徐乐精神为之一振,槊招也变得格外精妙。

只不过他的方式和罗士信不同,并不依靠腾挪身位或是大槊翻花,而是用换手的方式,把一条大槊当成几样兵器来施展。

这条马槊在徐乐手中就像是突然有了生命,每一寸都能施展出攻击动作,乃至于正常武人都认为不具备杀伤力的地方,都可以当作兵器朝着罗士信身上攻击。

盘旋抽打舞抡戳刺,对于徐乐来说,没有哪个动作是多余的,也没有什么变化是所谓的花招。

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攻击性。

更重要的是,徐乐的招数并不是单纯的一个,而是一整套。

从他第一击开始,到随后的每一式,单独拿出来,都是伤敌的战法。

整合到一起,又是一路完整的武技,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只要是一个练过正规武艺的武人都知道,所谓套路目的主要是锻炼基本功以及培养出肌肉记忆且在大脑内形成反应。

遇到类似的动作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采取什么动作应对。

单纯学会套路而不能拆解,实际就是有练法没打法,根本上不了阵。

毕竟战场的情况多变,敌人也不会容着你从头使到尾。

所以所有的套路都必须拆解成一段段单独的技法,才能在战阵上应用。

上阵之后从头到尾完整使用一个套路,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事。

最大可能就是你这边没用完,那边已经被人扎得像马蜂窝一样。

可是徐乐就做到了这怎么想都不可能的事情!他不是把套路从头到尾练一遍,而是把一套可以自始至终连贯下来的动作,编成了自己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