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九原与邺城(2 / 4)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39 字 2023-05-12

罪,连从谋都算不上,所以不用太过担心。”

被流放过来的女子,谁能沾惹谁不能沾惹,都督府自然都是有考量的。

冯二娘这等容貌与修养皆上佳的世家女,确实可称得上是边疆将士的良配——若非是被流放,哪轮得到他们捡漏?

“眼下冯兄虽不能离开农场,但只要表现良好,好好劳作,半年之后,每月都有一日的时间外出与家人相聚。”

冯二娘惊喜地抬起头:“真的?”

李建点了点头:

“我记得二娘曾说过,冯兄在家亦曾读过书?”

“对对!”

“塞外寒苦,胡人多而汉人少,像冯兄这样的读书人就更少了。朝廷欲在九原行教化,最缺的,正是读书人。”

李建看向冯传,“故而半年观察期满之后,冯兄可以申请考核,看看能不能去大河工坊学堂作个教习。”

“大河工坊学堂?”

“对,那是都督府最大的学堂,附近工坊所有的孩童,无论胡汉,基本都在那里开蒙。”

李建解释道:

“若是冯兄能成为教习,不但能展胸中所学,同时亦要轻松一些,而且工钱也高。”

说到这里,他略略压低了声音:

“而且冯兄还可以在那里安心继续精研学问,待五年劳改期限一过,便算是自由身了。”

“到那时,若是冯兄不弃,建愿意做个担保人,冯兄可借此申请参加都督府的考课。”

“如果能通过考课,就算不能回塞内,但在九原求个闲职,最不济也能是个管事事曹之类,好歹也是衣食无忧。”

大河工坊学堂现在的学监,正好也是姓李。

不同的是,李建来自南中李。

而那位李学监,来自广汉李,也就是蜀地李氏嫡系。

当然,现在的蜀地李氏,早就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碎了。

如此说来,李监正说不得会与和眼前这位舅兄有一些共同语言。

听得李郎这一番解释,原本正在抹泪冯二娘,顿时又惊又喜:

“李郎,你说的,可是当真?”

李建洒然一笑:

“这等事情,我有骗二娘的必要?”

冯传听了,亦是怦然心动。

在这里呆了近三个月,所见所闻,早就颠覆了冯传对边塞的固有印象。

牛羊成群,农田成片。

听二娘说,她所在的工坊,机房延绵不断,机杼昼夜不息。

如果二娘没有夸大,那么如此说来,这古河南地,怕是可称为塞上小中原了。

上党估计是回不去了,就算是以后能回去,那里的一切也已经不属于冯家。

倒不如好好考虑眼下。

冯传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准备要问个仔细,谁料到远处传来了农场管事的吆喝声:

“冯伯茂,上工了!时间到了,再不上工,就扣你工钱!”

“阿兄,我们走了。”

“烦请李兄多加照拂二娘。”

“一定一定!”

重新回到地里的冯传,一把扯出菽根里的杂草。

原本经历大变而近乎死灰的心,在听到未来妹夫的话后,悄然生出了某种念头。

这种念头,竟是如同杂草一般,不可抑制地开始疯狂生长。

邺城。

“太傅,许昌来消息了。”

太傅府从事中郎傅嘏步履匆匆,手里拿着一封公文,进入屋内,向司马懿禀报。

正在伏桉批阅文书的司马懿抬起头来,看向神色有些焦虑的傅嘏,心里微微一沉:

“许昌又有什么消息?”

傅嘏走近至桉前,语气里有压不住的急促:

“满公病逝了!”

司马懿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