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8章 扶弟魔(2 / 5)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194 字 2020-09-13

大房在汉嘉郡的第一个主要落脚点。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李家大房的人离开蜀地平原,到经常发生夷乱的地方打开局面,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不过李家大房终究是阔过,就算是衰落下来,也不是一般的土财主所能比的。

由于徙县就在青衣水边上,同时又是高山环绕的盆地地形,所以这里土地很是肥沃。

偏偏又多半是夷人,耕种水平太低。

李家大房出人出力出牛出犁,倒也能开垦出不少的耕地。

立足不难,但如何开拓新局面,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像冯鬼王,有名声,有手段,有权势,还有足够的资源,软硬兼施,把当地的夷人迅速收服。

他们甚至还不能拿出以前鱼肉乡里的那一套,因为当地的官府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脚踏实地。

当然,以李家大房的底蕴,自然也不可能是束手无策。

比如说,那些庶子庶孙,光是文化水平,就足以碾压周围人家。

所以挑几个学问好的出来,给有条件的人家的孩童启蒙,就是积累名声的一种方式。

反正《三字经》是冯鬼王的东西,拿来落人情,不亏!

所谓有条件的人家,除了当地的富足人家,还有一些当地寨子的头人的孩子。

甚至还会减免一两个三四个有志于学,却又有天赋的穷苦人家孩子的束脩。

这一套,世家大族玩得也是很溜。

但不管怎么说,李家大房迁人来徙县落脚之后,徙县就多了一些悄然的改变。

因为李氏的到来,以徙县原本的旧县城为中心,或远或近,陆陆续续地又建了几个寨子。

甚至连远处山脚下都有。

基本都按李氏内部的远近关系布置。

在小乱不断的汉嘉,即使朝廷在这里布有驻军,但每个寨子至少也要有最基本的防卫能力。

待日头快到头顶,一队士卒护着一个校尉从山上下来。

守在山下的另一队士卒中马上有人牵着马出来,校尉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喝令道:“走吧。”

两队士卒重新编好列队,跟在校尉后面,向着下一个坞堡而去。

冯校尉是徙县驻军的主要负责人,每旬都要亲自巡视徙县各处坞堡。

丞相北伐那年,冯君侯领军从越巂北上,他就是军中的一员。

因为有一股子狠劲,悍不畏死,奔袭之战,街亭之战,陇西之战,金城之战,无一落下。

也算是冯君侯军中的老人。

可惜就是识字太慢,别人认得五个他就认得两个。

别人背到九九八十一,他才背到三七二十一。

再加上心太死,心思不活,在冯君侯麾下,就算你与冯君侯同姓,只怕最高也就是到军侯这一个位置。

没办法,冯君侯军中,比起同时代的军队,体系太过复杂,代表着兵种专业化的历史趋势。

幸好丞相的“蜀地最后一块拼图计划”,兴汉会也是要出力的。

于是冯校尉的顶头上司大笔一挥,狗日的你不适合这里,去汉嘉吧。

冯校尉在冯君侯麾下最多不过当个军侯,但在外头,当个校尉那是绰绰有余。

大汉第一精兵序列出来的精兵悍将,就是这么牛逼不解释。

冯校尉到了汉嘉,因为识得几个字,于是就成了徙县驻军的负责人之一。

领着手下的人,在经过山脚下的一个寨子时,冯校尉突然拉住缰绳,骂骂咧咧地下马:

“这个寨子怎么回事?上次就叫他们把那个口子补上,怎么还没补好?真要被那些山里的夷人偷袭,就等着死一窝人呢!”

“原地休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