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信函(1 / 4)

65、信函

“梅香,”她突然喊道,“梅老爷在哪里?”

“他自然还在庆丰。”梅香疑惑道,想到自己一日都在担心的事,添了一句,“也不知老爷知道不知道姑娘现在在长渠。说不定二少爷还会骗他,这怎么办,若老爷得了假消息、、、、、、”

“你以为梅老爷是兰蜍呢,”兰香笑起来,“依我看他不是一般人能糊弄的了的。”

梅香的眼睛一亮,一副与有荣焉的骄傲,“我们老爷十五岁接管家业,以前他一直在书院读书,连先生都说他必定高中的,谁知老夫人是怎么想的,也、、、、、“她黯然地低下头,“那时候老爷哪里懂什么生意,老夫人就把他扔到三新县的铺子学徒,听我爹说老爷开始很是颓废了一阵子,三新县姑娘知道么?”她的声音倏地抬高,眼睛重又绽放出光泽。

“三新县?好像听说过!”兰清若想了片刻,笑道,“有什么古怪,你说。”

“那我先卖个关子,”梅香整整衣袖一副说书先生即将开讲的架势,“话说、、、、、、”

兰清若兰香噗嗤一声笑得倒在塌上。

“真的,这事雅安大小茶室酒馆说书的都会说上两段。”梅香不好意思了。

“这么有名?是什么事?”兰清若念叨着三新这个名字,愈发觉得耳熟,忍不住,“你快说。”

“话说,”

兰香又要笑,被兰清若瞥了一眼。

梅香放低声音,半晌,“听书听多了,没有话说这两个字,我都不会说了,话说,有一天我们老爷,那时还是少爷呢,梅二少爷百无聊赖地翻开堆积如山的帐本,突然发现药材明细里的罂粟一项当年比上年翻了十倍不止。”

兰清若倏地想起三新这个地名的由来,却没想到还与梅效白有关。

“我们老爷也是跟着老太爷学过医的,很知道罂粟的功效,就叫了掌柜的过来问,掌柜说年初甘南阿坝几个地方有四位客商急购了三批罂粟。我们老爷当即就觉得不好了,”梅香再学不来说书人的口舌,三言两语结了尾,“后来报了官府,官府一查竟然查出了一个叫缅甸的国家在后面捣鬼,听说三新知县就因为这个升到京里去当官了,我们老爷也因为这事突然间对做买卖上了心,他若上心就简单了,只用了两年,老夫人就把手上的生意全数交给了老爷。”

兰清若的心思却跑远了。

她终于想起了三新县这件在当时曾引起内阁震动的事件。因为前朝颁布了《征收土药税厘条例》,向鸦片征收税务,不仅认可鸦片生意的合法性,还间接地鼓励老百姓进行种植,尽管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上书‘小民因获利较重,往往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诸硗瘠之区,此地利之所以日穷也!”以引起朝廷重视,但重视归重视,全国上下依旧没有收敛之意。

这也是她父亲兰抚言辞职致仕的主要原因,他说鸦片不除,国将不国,可笑朝廷竟然用鸦片养国。

三新知县唐文芳查到缅甸与中国边境处有一个福寿膏加工厂,他们从中国购买罂粟原料,加工成福寿膏后再高价转售进中国,原本他们的原材料都在边境小城采购,由于需求量增大,他们才冒险进了西南道采购,第一次就被识破。

唐文芳的升迁是他在与缅甸方谈判时附加条件是要那个加工厂整体设备与技术,受到朝廷上下的高度称赞。

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是梅效白发现的。

“梅老爷的药铺也做罂粟的生意?”兰清若受父兄的影响,对罂粟鸦片深恶痛绝,兰家的祖训有一条就是若沾染鸦片打死匆论。

“我们梅家是医药起家的,罂粟也是药材,不过这件事后,梅老爷就明令购买罂粟须得有药方,超出药方的剂量不得出售。”梅香看出兰清若眼里的厌恶之色,忙解释。

“梅老爷真的很厉